高中地理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3节水圈和水循环同步学案鲁教版必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
1.了解水圈中水体的主要存在形式。
2.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的保护意识。(重点)
3.了解河流主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教材整理1 水圈的组成
阅读教材P47全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
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组成
(1)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2)陆地淡水仅占2.526%,绝大多数以冰川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3.淡水资源危机
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很有限,因此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正误判断:
(1)河水储量大于地下淡水储量。( )
(2)地下淡水是陆地淡水的主体。( )
(3)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
【提示】 (1)× 河水储量远小于地下淡水储量。
(2)× 陆地淡水绝大多数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冰川是陆地淡水的主体。
(3)√ 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很有限,因此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教材整理2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阅读教材P48~P49活动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
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如图):甲:海陆间循环;乙:陆上内循环;丙: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地下径流、⑥蒸腾、⑦下渗。
4.地理意义
(1)实现四大圈层的有机联系,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调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产生流水侵蚀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促使地表各种化学元素发生迁移。
正误判断:
(1)参与水量最多的是海陆间循环。( )
(2)目前人类只能对地表径流这一环节施加影响。( )
(3)黄河的年径流量小于闽江,主要原因是黄河流域内年径流量小。( )
【提示】 (1)× 参与水量最多的是海上内循环。
(2)× 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环节不仅包括地表径流,还有蒸发、下渗等。
(3)√ 河流年径流量的大小主要与流域面积的大小、支流多少和流域内年降水量的大小有关。黄河的流域面积远大于闽江,但黄河主要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域内年降水量较小,而闽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流域内年降水量较大。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水循环
长歌行(节选)
李白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思考交流】
1.“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提示】 陆地水资源主要通过海陆间循环得到不断的补充和更新。
2.水资源是通过水循环不断再生和更新的,是否可以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提示】 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的状态,从这一角度讲,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资源型缺水或水质型缺水。
3.庐山小天池为什么会“久雨不溢,久旱不涸”?
【提示】 这是因为小天池参与了水循环。“久雨不溢”说明小天池里的水有下渗,即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久旱不涸”说明地下水又会补给小天池,即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归纳总结] 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各有特点,意义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发生
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主要环
节及示
意图
特点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补给陆地水的 水量很小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典例
长江流域的水循环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1.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2)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输送
(1)D (2)C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丁间为海陆间水循环,乙丙间为陆地内循环,丁为海上内循环。第(2)题,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处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