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教案3鲁教版必修1.doc
PAGE
4-
水圈和水循环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2课时
【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学目标】
⑴学问与技能
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驾驭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学问,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⑵过程与方法
①自学水循环概念;
②结合视频及阅读总结水循环的环节;
?微课视频水循环学习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动手画出水循环示意图并总结水循环的类型;
④小组合作探究探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⑤自学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⑶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加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微课视频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动手作图法、分析总结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察用湿抹布擦过的黑板上的水的改变,思索黑板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概念阅读】学生阅读课本找到水循环的概念并大声朗读出来。
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主学习】
观看视频《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导学案文字内容总结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经验的过程?
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喜爱到处旅行。这天,我和伙伴们正在海面游戏。在阳光的照射下,不知不觉的身体变轻了,最终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上了高空。()哇!新的旅行起先了,我跨过大海,又越过高山,()不断有新的挚友加入了我们的行列,看:它们来自江河湖沼、森林草地,啊,我们的队伍越来越浩大,我的身子也越来越重,最终有一天我再也飞不起来了,于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从天空中着陆下来,()有的飘进了江河湖泊,有的却钻进了森林草丛,有的钻进了泥土地下……()最终我们又汇聚到了一起,欢快的奔流,回到了大海妈妈的怀抱。()
——《小水滴旅行记》
【归纳总结】
水循环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
【活动一:动手作图】
1.观看《水循环》微课视频,学生代表到黑板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2.引导学生视察黑板上绘制的水循环示意图,总结水循环类型,并完成导学案。
【活动二:活学活用】学生分小组探讨,学生代表展示探讨结果。
(1)闻名诗人李白有一句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话用我们今日学习的内容来看合理吗?
(2)塔里木河、未登陆的台风、洪水入海分别体现了水循环的哪个类型?
【活动三:创新探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观看视频《北京市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视频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改变和应对自然灾难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须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发挥城市绿地、水系等吸纳、蓄渗和缓释雨水的作用,缓解城市内涝,合理利用水资源,爱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城市水体污染B.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C.增加城市抗旱实力D.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2)对雨水调蓄起主要作用的城市“海绵体”是()
A.雨水花园、渗水路面B.下凹式道路绿化带
C.湖泊、湿地、坑塘等D.砂土质渗水蓄水层
(3)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③用地惊慌?④热岛效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活动四:链接高考】分小组探讨,学生代表解析答案,老师点拨。
(2015课标全国Ⅰ)雨水花园是一种仿照自然界雨水汇合、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汲取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供应给分 B.限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雨水花园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