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二节第1课时海水的性质及作用基础训练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PAGE
PAGE6
第1课时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其大小主要受盐度、温度和压力影响。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改变图,完成下面两题。
1.由图可知,赤道旁边的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答案:C
解析:依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并向南北两侧递减、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的规律,可推断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温度、盐度和密度。进而可知,赤道地区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2.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层海水的密度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增加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气候无关
答案:B
解析: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
读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平均温度、盐度随纬度改变曲线图,完成下题。
3.世界表层海水温度最主要的热源来自()
A.潮汐能B.地球内能
C.波浪能D.太阳辐射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世界表层海水平均温度与纬度呈负相关。赤道旁边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表层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所以其最主要的热源来自太阳辐射,D正确。
4.海水温度夏季普遍高于冬季的前提条件是()
A.同一海区的表层海水
B.同一季节的不同海区
C.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
D.不同海区的多年平均
答案:A
解析:在垂直方向上,表层海水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水平方向上,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海区,表层海水温度夏季普遍高于冬季。故选A。
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溶解的盐类物质的质量表示。世界各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受蒸发量、降水量、陆地径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随纬度改变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纬向改变规律与下列哪种要素的纬向改变规律相像()
A.世界年均降水量
B.海洋表层水温
C.世界年均蒸发量
D.年太阳辐射总量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世界大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渐渐降低。世界平均降水量、海洋表层水温柔年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D错误;副热带海区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成为全球蒸发量最大的海区,因此世界年均蒸发量与世界大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改变规律相像,C正确。
6.P、Q两地纬度相当但盐度差异大,影响其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A.洋流
B.径流
C.降水
D.蒸发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P地位于60°N旁边海疆,四周陆地面积分布广,有大量的河流淡水注入海洋,对海水起稀释作用,海水盐度较低,而南半球同纬度地区大部分为海洋,受陆地径流影响小,海水盐度高,故B正确。洋流、降水对两地盐度差异影响较小,A、C错误。两地纬度相当,蒸发差异不大,D错误。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陆属于江海游性鱼类,生长的相宜温度为18—25℃,适应性很强,在淡水和半咸水中都可生长,尤其相宜在半咸水中生长。里海中的俄罗斯两次游到伏尔加河淡水区产卵,春季游距离通常离河口仅100—300千米,而秋季游距离河口则达数千千米。
亚速海水温夏季为20—30℃,冬季低于0℃。亚速海平均深度8米,可通航,其东北部水深不过1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由于海水浅,咸、淡水混合状态极佳且暖和,河流还带来大量养分物质,因而海洋生物丰富。近几十年来海水渐渐变咸,渔业资源快速衰退。下图为亚速海、黑海和里海示意图。
(1)俄罗斯鲟在亚速海生长快,试分析其缘由。
(2)简析亚速海出现海水咸化的缘由。
答案:(1)亚速海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水温相宜;河流带来大量的养分物质,因而海洋生物丰富,饵料丰富;水浅,光照足够,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由于大量河水汇入,海水处于半咸状态,特殊适合俄罗斯鲟生长。
(2)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流域内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导致入海河流水量减小;亚速海水位下降,较咸的黑海海水倒灌进入。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生长的相宜温度为18—25℃,适应性很强,在淡水和半咸水中都可生长,尤其相宜在半咸水中生长”,并结合亚速海详细水温柔海水咸淡状况分析。
(2)亚速海出现海水咸化的缘由主要从气候改变、入海水量改变、黑海海水流入等方面分析。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淡水资源削减;流域内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增加,导致入海河流水量减小;亚速海水位下降,较咸的黑海海水倒灌进入,加剧海水咸化。
素养提升练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1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