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二年级《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易丹 第四届全国赛课一等奖(1).docx
二年级下册第五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关爱”,《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歌颂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的诗歌。全诗共五小节,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乘着温暖的春风”,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学情分析】
乐于助人是小学生应该养成的行为规范。但在实际行动中,学生可能缺乏主动意识。另外,雷锋所处的年代与现在的学生相隔久远,大部分学生对雷锋的事迹了解并不多,教师可多搜集一些有关雷锋的图片资料、影音视频等,拉近学生与雷锋之间的年代距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悟雷锋精神。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确定革命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本单元以“关爱”为主题,本课是一首歌颂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的诗歌。本课的设计以“觅”为主线,通过以“觅”引文,导入课题;识“觅”初读,整体感知;寻“觅”品文,想象读句(“觅”环境、“觅”人物);品“觅”升华,致敬雷锋这四个环节,在朗读中理解诗意,层层深入,在想象中体会画面,渐入佳境,让雷锋形象鲜活起来。本课的设计注重对知识能力与情感、精神的整合,听说读写的整合,课内与课外的整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认识“曾、蒙”等8个生字,会写“温、暖、”四个生字。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寻觅”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重点】
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难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写字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以“觅”引文,导入课题
(一)出示插图,初识雷锋。
(出示课文插图)孩子们,这个雕像认识吗?他是——雷锋叔叔。
(二)观看视频,走近雷锋。
1.出示影视视频资料,介绍雷锋叔叔。
2.“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今天,让我们一起恭恭敬敬地把雷锋叔叔的名字写出来。(板书:雷锋)
3.请大家齐读课题: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4.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觅雷锋叔叔吧。
【设计意图】
借助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初步认识雷锋的形象。借助影音资料,拉进学生与雷锋叔叔的距离。并巧借课题,识记生字“锋”。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识“觅”初读,整体感知
(一)字理识“觅”。
“觅”是一个会意字。从爪从见,所以它表示——我们要用手和眼睛去寻找。所以寻觅就是——寻找。寻觅和寻找是一对——近义词。
借助近义词我们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让我们踏着雷锋叔叔的足迹,去把他寻觅。
(二)以“觅”寻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谁能说一说雷锋叔叔去过哪里?他帮助了谁?
雷锋叔叔去过(),帮助了();
雷锋叔叔去过(),帮助了()。
(三)识字学词。
1.指生读第三、四小节。
2.拼读后鼻音的字:“曾蒙泞荆莹”。(小老师带读)
3.认读后鼻音的词语。“曾经蒙蒙泥泞荆棘晶莹”。(开火车带读)
(四)统整词组。
【设计意图】
低年段要将识字作为教学的重点,这一环节通过会意字的字源进行“觅”字的学习,统整了课文中的后鼻音与“的”字词组,通过朗读正音识字。初读课文,学生不仅厘清了诗歌的脉络,更扫除了识字障碍,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寻“觅”品文,想象读句
(一)“觅”环境。
1.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呀?(泥泞的小路。)
2.借助偏旁理解“泥泞”的意思。(“泥泞”偏旁标红)
3.你们有没有走过这样泥泞的小路?回想一下,走起来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4.雷锋叔叔不仅要走在这泥泞的路上,当时还下着蒙蒙的细雨,想象一下,在这样泥泞的小路上雷锋叔叔会怎么样?
5.带着这样的感受,指生读、齐读。
冒着蒙蒙的细雨。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6.借助图片理解“荆棘”的意思。
7.雷锋叔叔要踏着这些带刺的荆棘走过这条路,这么难走的路,你能用你的朗读读出来吗?
踏着路上的荆棘。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
(二)“觅”人物。
1.雷锋叔叔冒着蒙蒙的细雨,走在泥泞的小路上,踏着路上的荆棘,他是为谁献出自己的爱心?(为迷路的孩子和年迈的大娘。)
2.联系生活理解“年迈”的意思?
3.雷锋叔叔把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