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docx
4.3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4.3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图象特征和性质,为后续学习一次函数打下基础。结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本节课将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正比例函数的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
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培养函数思想;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能够从数据中提取规律,形成数学模型。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学习了直线方程和一次函数的知识,对坐标系和图像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他们还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和方程求解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探索图形和函数感兴趣,喜欢通过图形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他们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但个别学生在数学表达和空间想象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偏好直观演示,有的喜欢通过实际问题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可能会对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感到困难。另外,将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时,可能会因为缺乏实际情境的支持而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此外,对于函数性质的证明和理解,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逻辑上的挑战。
教学资源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教学PPT
-直尺、圆规、三角板等绘图工具
-数学软件或图形计算器
-投影仪或智能黑板
-实际数据案例(如人口增长、速度与时间关系等)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开场: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实例(如手机充电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温度计读数与气温的关系等),引导学生关注正比例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4.3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讲授新课(用时20分钟)
-介绍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展示正比例函数的数学表达式y=kx(k≠0),并解释k为比例常数。
-用PPT展示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图像特点。
-用时5分钟。
-讲解正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PPT和板书,详细讲解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原点的直线,且斜率k的符号决定了函数图像的走势(上升或下降)。
-举例说明,如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k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
-用时8分钟。
-互动环节:请学生上台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并描述其性质。
-分组讨论,每组绘制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并分享其性质。
-用时7分钟。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练习1:给出几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让学生绘制图像并描述性质。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用时5分钟。
-练习2:讨论正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用时5分钟。
4.课堂提问与总结(用时5分钟)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正比例函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用时5分钟。
5.作业布置(用时1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正比例函数的知识。
-用时1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区分正比例函数和其他类型函数的区别。
-学生能够熟练地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能够描述图像的特点,如直线经过原点,斜率k的符号决定了函数图像的走势。
-学生能够将正比例函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与正比例关系相关的数学问题。
2.技能提升方面: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从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理解函数的增减性。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使用绘图工具和数学软件的能力,增强了数学实验的实践经验。
-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提高了合作学习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3.素养发展方面:
-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正比例函数的一般规律。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通过函数图像和性质进行推理和证明。
-学生增强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