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二、氮平衡 反映机体摄入的N和排出的N之间的关系,衡量机体蛋白质代谢状况。 氮的总平衡(成年动物) 摄入氮量=排出氮量 氮的正平衡(生长,妊娠动物) 摄入氮量>排出氮量 氮的负平衡(营养不良,消耗性疾病等) 摄入氮量<排出氮量 氨基酸 代谢库 二、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 (一)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指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相应的α-酮酸的过程。 脱氨基的场所: 主要在肝脏和肾脏中进行 脱氨基的方式: 1. 氧化脱氨基作用 2. 转氨基作用 3. 联合脱氨基作用 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先脱氢生成亚氨基酸,进而与水作用生成α?酮酸和氨的过程。 特点:有氨生成。 (1)转氨基作用特点及意义 特点: 只有氨基的转移,没有氨的生成。 反应可逆。 其辅酶都是磷酸吡哆醛。 生理意义: 是体内合成非必氨基酸的重要途径。 接受氨基的主要酮酸有: α-酮戊二酸 α-酮戊二酸 → L-谷氨酸 (2)重要的转氨酶 联合脱氨基作用的特点: 有氨生成。 反应过程可逆。 联合脱氨基作用的生理意义: 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主要途径。 肝、肾等组织主要脱氨途径。 胺类物质在体内蓄积过多,则会引起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 氨是毒性物质,脑组织对氨的毒性非常敏感。 动物实验证明,如给家兔注射氯化铵,当血氨浓度达到5mg/100ml时,立即中毒致死。 正常人血氨浓度很低,<0.1mg/100ml。 1.氨的来源和去路 血氨 尿素生成的主要器官 -----肝脏 尿素的生成 -----鸟氨酸循环(尿素循环) 尿素合成过程: 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尿素循环) 尿素合成小结 生理意义: ----不仅消除了氨的毒性,也减少了CO2积累造成的酸性。 高血氨症与肝昏迷 血氨正常参考值:5.54~65?mol/L 引起高血氨症主要原因: 肝功能严重损伤,尿素合成障碍. 机制: 脑中氨升高,消耗?-酮戊二酸(转变为谷氨酸),使三羧酸循环减弱,ATP合成减少,引起大脑功能障碍,严重时昏迷。 降低血氨的措施: 限制蛋白进食量;给于肠道抑菌药物;给予谷氨酸使其与氨结合为谷氨酰胺. 各种动物 氨基氮的排泄方式 (二) α-酮酸的代谢 经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 由转氨基作用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转变为糖类或脂类(生糖氨基酸、生酮氨基酸、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氨基酸代谢概况 5.1 一碳单位的代谢(不包括羧基) 一碳基团的的载体---四氢叶酸, FH4 FH4是一碳单位的运载体,携带甲基的部位是在N5,N10 位 一碳基团的代谢 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 含硫氨基酸的代谢 5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1.概念: 一碳单位是指氨基酸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这些基团通常由载体携带参加代谢反应。 2.种类: 1)亚氨甲基(-CH=NH) 2)甲酰基(-CHO) 3)羟甲基(-CH2OH) 4)甲烯基(-CH2-) )甲炔基或次甲基(-CH=) 6)甲基(-CH3- ) 3.特点: 不能游离存在,以四氢叶酸为载体参与反应。 叶酸在叶酸还原酶作用 下利用NADPH还原得 到FH4 * * 本章主要内容 概述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某些氨基酸的特殊代谢 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概述 食物蛋白质 多肽、寡肽 氨基酸 血液 降解产物 (胺类等有毒物质) 肝脏及各器官代谢 肠粘膜 蛋白质酶 蛋白酶 肽酶 胃 小肠 大肠 肠道细菌 肠粘膜 第二节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一、氨基酸代谢的概况 食物蛋白质 组织蛋白质 其他物质合成 (非必需氨基酸) 合成其他含氮物质 转变为糖或脂肪 氧化分解供能 合成体蛋白 1.氧化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氧化脱氨的主要酶----L-谷氨酸脱氢酶 活性强,分布于肝、肾。 辅酶为 NAD+或NADP+。 专一性强,只作用于谷氨酸,催化的反应可逆。 L-谷氨酸脱氢酶 + H2O + NH3 NAD(P)+ NAD(P)H+H+ 谷氨酸 ?α-酮戊二酸 2. 转氨基作用 在转氨酶的催化下,一种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另一种α-酮酸的碳原子上,生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