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税务的会计.ppt

发布:2015-09-23约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免税 下列货物免交增值税: ① 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 ② 避孕药品和用具; ③ 古旧图书; ④ 为科学研究、来料加工装配和补偿贸易进口服务的设备; ⑤ 销售的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但游艇、摩托车及汽车除外,这些货物应按6%征增值税; ⑥ 销售的个人使用过的货品。 二、出口增值税 1、免税与退税 出口增值税:部分和全部免税及退税。 制造出口商品企业根据材料来源: (1) 用本国材料制成的产品:零税率。 (2) 用外国客户的材料制成的产品:免征增值税。 (3) 用自行进口的材料制造的产品:免征进出口增值税或是进口减征增值税再加出口退增值税。 ※“零税率”的增值税原则 在最后环节(出口)免征销项税额; 所有以前环节原已交纳的进项税额全都退还。 2.来料加工产品出口的增值税 外商来料并不属于加工方,如果最终是出口的,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增值税,出口是免税的,但不给退税。 3. 退税资金不足 (1)自1997年起部分“坐支”; (2)2003年对欠退税实行贴息。 具体做法又分两种: (1)对国有外贸企业—维持原来零税率的做法,实行“先征后退”办法。 (2)对生产型企业—采用 “免、抵、退” 法 a:先征后退法 b:免、抵、退法—— (1) 免—— (2) 抵——如果一个企业同时有内外销,应退税款首先从内销应交增值税中偿付,这称为“抵”。 (3)退—— 一是出口销售超过总销售的50%; 二是最大退税额是“FOB总价×退税率” 。 公式: 不予退税增值税=FOB(总价)×汇率×(增值税规定税率-退税率) 可退(-)增值税或应交(+)增值税=内销销项税额-(全部进项税额-不予退税额)-上季度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 当上式为可退税时: (1) 在FOB总价×汇率×退税率≥未抵扣完的当期进项税时 应退税额=未抵扣完的当期进项税额 (2) 在FOB总价×汇率×退税率<未抵扣完的当期进项税时: 应退税额(限额)=FOB总价×汇率×退税率 三、增值税的会计 1.国内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1) 借: 存货(或采购)1000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170 贷: 应付帐款 1170 (2) 借: 应收帐款 1755 贷: 销售 1500 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 (3) 借: 销售成本1000 贷: 存货1000 (4) 月末付清 借: 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85 贷: 银行存款 85 2.相应分录与上假设金额相同。 (1) 同上。 (2) 出口: 借:应收帐款 1500 贷:销售 1500 (在零税率制下,免销项税额) (3) 同上。 (4) 借: 应收出口退税170 贷: 应交税金——增值税(出口退税)170 3. 1995年7月降低退税率后 (1)、(2)、(3)(同上2.4.2中分录,但(3)要追加金额) (4) 借: 销售成本 80 应收出口退税 90 贷: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0 ——增值税(出口退税)90 (5)借: 银行存款 90 贷: 应收出口退税 90 4.在“免、抵、退”法下 (1)、(2)、(3)、(4)(以上两种情况的合并) (5) 借: 应交税金——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85 贷: 应收出口退税 85 1.某生产企业兼营内销和出口。2005年1月份的内销总额为2000万元,出口总额FOB为600万美元,当月平均汇率为8.2650。当月购进原材料等4000万元,征税率是17%。 (1)如果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为13%。另有上年末转来未退税余额80万元。该企业是应交税还是退税?并计算出应交额或应该退税额。 (2)如果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为9%。上年末没有未退税余额。该企业是应交税还是退税?并计算出应交额或应该退税额。 (3)如果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为9%,上年末没有未退税余额,假设内销消耗的原材料为1600万元,外销消耗的原材料为2400万元,作出相关会计处理。(提示:原材料的采购、内销销售时、外销销售时、月末退税与应交税的抵扣、退税或交税) * 主要内容 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及营业税,重点为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关税是海关对进出境的货物以及物品征收的一种间接税。 收入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