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整体设计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pdf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第三学段“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中的重
2
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知道面积单位千米、公顷;探索并
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图形认
识与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能用相应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能说出面积
2
单位千米、公顷,能进行单位换算,能选择合适单位描述实际问题。”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
本单元主要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结合这些图形的面积计
算方法,还要学习组合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以及面积单位公顷与平方千米等内容。
本单元共编排了11个例题,其中例1、例2和例3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例4和
例5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例6和例7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在探究活动中理解
并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体验“转化”的思想;然后通过例8和例9了解常用的
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探究公顷、平方
千米之间的进率,进而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最后借助前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例10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例11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本单元最后还安排了
一节综合与实践课——校园绿地面积,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解
决一些稍复杂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进一步体会这部分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学生认知情况
在学习本单元知识前,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有关图形认识和图形测量的经验,
再加上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图
形的平移、旋转,为本课的学习打好了知识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而
且好玩好表现,动手能力强,学生能在数、剪、拼、摆等操作活动中,完成对新知的构
建。
二、单元目标拟定
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
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计算有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等积变
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空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割、补、拼等操作活动,学会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学会用数方
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图形面积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
面积计算和测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价值。
3.认识常用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初步
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实际大小的观念;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
能进行相应的单位换算。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常用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以及会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能解决一些与
图形面积计算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初步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实际大小的观念。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在探究本单元的知识中,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
猜想、验证等活动中,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感受“几何直观和“符号意识”的作用,渗透估
测意识、策略,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活动一:用“分和移”比较两组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问题一:平行四活动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