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初步认识(1)》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docx
《小数的初步认识(1)》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小数的初步认识(1)》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3.授课时间:第2课时
4.教学时数:45分钟
本节课将围绕小数的概念、小数的读写以及小数与整数的关系展开教学。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学会读写小数。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小数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思维。通过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在表示数量上的精确性和实用性,增强数感。在读写小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感知和运用能力,培养符号意识。同时,通过小数与整数关系的探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激发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小数的运算打下基础。这些目标的实现将紧密围绕课本内容,确保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小数的概念及其意义:使学生理解小数表示的是整数之间的数量,掌握小数点的位置及其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小数的读写方法:指导学生正确读写小数,强调小数点的读法及其在书写中的位置。
-小数与整数的联系:通过实例比较,让学生明白小数是整数的一种补充,用于更精确地表示数量。
2.教学难点:
-小数点的意义: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小数点的位置对于小数大小的影响,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小数的读写:特别是小数点的读写,学生容易混淆,需要反复练习和强调。
-小数与整数关系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小数与整数之间的桥梁,理解小数实际上是在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细分。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小数点教具、计数棒、小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程平台:学校教室内的多媒体投影系统、教学互动平台。
-信息化资源:教学PPT、小数学习软件、电子白板。
-教学手段:分组合作、情景教学、问题导向、互动问答、实例演示、课堂练习。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教学互动平台,发布关于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的预习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的位置,设计问题,如“小数是如何表示整数之间的数量的?”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统计数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资料,尝试理解小数的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小数点的读写规则。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笔记、疑问等提交至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让学生提前接触小数概念,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预习习惯。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购物找零的实际案例,引出小数的概念。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小数的构成、读写方法,强调小数点的位置。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小数读写接力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个别指导或集体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思考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活动中,练习读写小数,加深理解。
提问与讨论:积极提问,与同学和老师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理解小数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对小数的理解,掌握读写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技能。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小数读写和应用的相关作业。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小数相关的数学故事、趣味习题等拓展资源。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小数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增加对小数的兴趣和认识。
反思总结: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和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进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促进自我提升。
-作用与目的:
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提升小数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促进学习方法的改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数学故事书:《小数的奇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