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长 春 理 工 大 学
自 动 化 专 业
07培 养 方 案
长 春 理 工 大 学 自 动 化 专 业 培 养 方 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才,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控制、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与研究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含毕业生应获取的知识和达到的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知识;
3.较好地掌握信息传输、偏差控制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控制系统设计、仿真、应用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运用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4.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
四、主要(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检测技术与传感器、过程检测及仪表、运动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计算机仿真、过程控制系统
五、专业方向及特色
本专业围绕控制理论及先进控制技术的应用,以自动化技术发展为背景,以控制理论和信息获取与处理为核心,以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为主要方向,即以传感器技术、自动化仪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为主,完成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数据采集、自动控制等功能。
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创造性、重应用”的原则,使学生具有现代控制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基础,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的特色,毕业后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的技术工作,有广泛的择业领域和较强的适应性。
六、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制。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88.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50(必修课108学分、选修课42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8.5学分。
八、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通识教育课 必修 42.5 22.5 710 28.3 选修 6 3.2 96 3.8 公共基础课 必修 26 13.8 440 17.5 选修 0.5 0.3 16 0.6 专业基础课 必修 31.5 16.7 552 22.0 选修 6 3.2 96 3.8 专业课 必修 8 4.2 128 5.1 选修 29.5 15.6 472 18.8 实践教学环节 38.5 20.4 合计 188.5 100 2510 100 九、课程配置流程图
十、指导性教学按排
附表一、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附表二
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课程编号 实践名称 主要内容 学分 周数 学期 场所 备注 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 0 0.5 1 校内 军 训 军训 3 3 1 校内 金工实习 2 2 2 校内 公益劳动 0.5 1 2 校内 电工电子实习 2 2 3 校内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1 1 4 校内 计算机实习1 1 1 4 校内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 1 1 4 校内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 1 5 校内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1 1 5 校内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2 2 6 校内 认识实习 1 1 6 校外 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 2 2 7 校内 生产实习 3 3 7 校外 计算机实习2 1 1 7 校内 毕业(设计)论文 16 18 8 校内 合计 38.5 41.5
附表三
双语教学、计算机教学课程安排表
学期 双语教学课程名称 学时 学期 计算机教学课程名称 学时 1 计算机程序设计 40 2 计算机应用基础 32 5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48 5 数字信号处理 48 6 可编程序控制器 56 6 DSP应用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