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20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浙江理工大学20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含卓越计划)
一、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代码:080202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视野宽广、作风严谨、适应性强,具备坚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基本要求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1. 知识结构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基础。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宽厚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切削原理与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等知识。
(3)具有本专业领域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模具设计、数字制造、纺织机械、设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掌握机械设计与计算机相结合的现代设计技术与实验能力。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机械基础实验、专业课程设计、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等。
2. 能力结构
(1)具有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生产组织管理、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3)获得工程实验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及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5)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读能力和一定的说、写能力,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3. 素质结构
(1)品格素质: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与道德素质。
(2)文化素质:具有基本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知识和修养。
(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4)工程素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踏实的作风。
四、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
五、核心课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英语、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切削原理与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
六、特色课程
研究型课程: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有限元技术
讨论课: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
双语教学课程:三维数字化建模、机械原理
七、学制与最低毕业学分学习年限:3-6年 最低毕业学分:17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课内总学时:2 独立实践教学:34周+1学时
八、培养方案的学分分配比例
类 别 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 合计 比例 通 识 课 程 +6 13 78 45.1% 学科基础课程 +14.5 12 65 37.6% 专 业 课 程 +10 8 27 15.6% 第 二 课 堂 / 3 3 1.7% 合 计 36 173 100.0% 比 例 % 20.8% 实践教学 6.5学分 比 例 % 九、专业特色
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根据浙江省纺织机械、模具制造行业的发展,以及打造先进制造基地的需求,结合本校学科优势,按模具设计、数字制造、纺织机械、设计技术四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通过大量课内外实践环节培养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十、说明
1、按类培养招生说明
机械类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工业工程5个专业。上述5个专业第1至第3学期教学计划一致。学生从第三学期末开始分流,选择具体专业,从第4学期起,按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
2、专业方向说明
本专业依托浙江理工大学纺织机械优势学科,与纺织机械、模具设计、数字制造、设计技术等生产实践和浙江省区域经济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适应浙江省纺织工业、模具制造业及相关机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模具设计、数字制造、纺织机械、设计技术四个专业课程方向模块,以达到深化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专业特长的目的。学生确定专业方向后,需选修满该方向的6个学分。
3、卓越计划说明
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将采用“3+1”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其中3年在校集中学习,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学习基础科学知识、核心工程基础知识以及专业工程基础知识三方面的知识,完成工程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同时结合课程实验、课程设计、项目教学以及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工程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累计1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