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20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浙江理工大学2014级工业工程专业(留学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工业工程 专业代码:
二、培养目标
培养了解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具备一定工业工程技术基础,掌握现代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运用工业工程技术对生产系统、服务系统及其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能够参与并促进中国与其所在国之间相关领域友好合作交流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结合我校处在长三角地域的优势,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学科和专业特色作用,培养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化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人才培养应具备的主要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如下:
1. 知识结构
(1)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及较强文字的表达能力。掌握基本汉语知识,了解中国概况,具有使用生活用语和阅读本专业汉语资料的初步能力。
(2)系统掌握工业工程的支撑学科:工程技术(机械工程及信息工程)、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注重学科的渗透与交融;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和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优化和创新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掌握制造、管理、信息、统计相结合的现代工业工程实践能力。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大型综合性课程设计(实验)等。
2. 能力结构(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设计、计算、制图、实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
(2)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能够运用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等解决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领域中的实际工程问题。
(4)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扩展、更新知识的能力。
(6)具备一定的科研、开发、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工程实践以及计算机运用能力。
3. 素质结构
(1)品格素质: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与道德素质。
(2)文化素质:具有基本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知识和修养。
(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4)工程素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求实创新的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踏实的作风。
四、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五、核心课程
汉语、中国概况、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制造系统、人因工程学、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六、特色课程
研究型课程: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
双语教学课程:制造系统、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决策
七、学制与最低毕业学分
学习年限:3-6年 最低毕业学分:151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课内总学时:2048 独立实践教学:33周+32学时
八、培养方案的学分分配比例
类 别 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 合计 比例 通 识 课 程 28+2 26 56 37.1% 学科基础课程 30+13 16 59 39.1% 专 业 课 程 16+12 8 36 23.8% 合 计 101 50 151 100% 比 例 66.9% 33.1% 实践教学 60学分 比 例 39.7% 九、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机械工程优势学科和多年积累的产学研基础,重点面向机械制造业,以“工程+管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参与并促进中国与其所在国之间相关领域友好合作交流的高素质人才。本专业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及大量的课内外实践环节,使学生具有对各种生产或服务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组织、评价和创新的能力。
十、说明
1.通识课程选修说明
1) 人文艺术类:可根据个人兴趣在学校通识课程一览中任选。
2) 经济管理类:可根据个人兴趣在通识课程一览中任选,建议修读生产管理学基础课程。
3) 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1)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做到四年中实习、设计等综合实践性环节不断线。
2)进行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执业资格认证,如物流工程师和见习工业工程工程师资格认证。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归属大类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讲课学时 实验(践)学时 建议修读学期 建议周学时 考核方式 备注 通识教育 必修 计算机信息类 02524 计算机基础概论 1.0 16 16 1 26656 中国概况 3.0 48 48 1 3 ▲ 63667 高等数学1 4.0 64 64 1 4 ▲ 63668 2 3.0 48 48 2 3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