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docx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机械电子及自动化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组织管理能力、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专业技术能力,能在工程一线从事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工艺与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开发、机电系统运行管理、创新创业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内达到以下目标:
1.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设备控制及生产组织管理、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
2.具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科学素养与系统的专业知识。
3.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设备控制及生产组织管理、创新创业等方面基本能力分析,能够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从事工艺与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开发、机电系统运行管理等工作;
4.具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拥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表达)能力,能够在团队中作为骨干成员或者领导发挥有效作用;
5.能够适应机械装备领域不断变化的形势和环境,具有终身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通过工程实践或继续教育等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和适应专业技术发展。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热爱祖国,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为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业务方面
一级指标点
二级指标点
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工程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其理论和方法解决与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及其机电检测与控制等相关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够运用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知识和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对机械工程问题进行适当表述和分析;
1.2能够将工程基础知识用于机械领域工程问题的建模与求解;
1.3能够将机械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用于机械设计、制造等方面复杂工程问题的提出与评价;
1.4能够将机械设计、制造的专门知识用于机械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与改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与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及其机电检测与控制等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判断和分解;
2.2能够将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综合运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中,对机械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分析、对比并试图改进;
2.3能够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所研究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已有进展,寻求可替代解决方案或能够分析求解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系统、零部件或制造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学习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能够在综合考虑特定需求和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设计环节中能够体现创新意识;
3.3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机械制造系统、零部件或制造工艺,并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与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及其检测与控制等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探讨与分析机械问题的解决方案;
4.2能够根据机械设计制造等要求,选择研究路线,形成实验或技术方案;
4.3能够通过构建实验系统,安全科学的开展实验,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机械工程领域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的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使用方法,对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或设计;
5.2能够利用现代工具进行检索、预测模拟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并能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能够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工程方案对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