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培养方案1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3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高,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内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采取分方向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方向学生应掌握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等专业知识,具有机械系统设计开发能力;从事机械产品设计、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机械制造方向学生应掌握机械制造理论和技术、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等专业知识,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制造研发和生产管理能力;从事机械产品制造、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机械电子方向学生应掌握机械系统的控制与监测等专业知识,具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开发能力;从事机电产品设计、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二、基本规格与要求
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职业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科技写作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养;
3.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测控技术基础、经营管理等基础知识;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基本工艺操作、文献检索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基本技能;
5.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基本达到计算机二级水平,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解决专业实际问题;
6.具有较为扎实的外语能力,基本达到英语四级水平,可初步阅读专业外语文献;
7.机械设计方向应掌握现代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具有机械产品设计的能力;
8.机械制造方向应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装备及其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知识,具备工艺工装设计、现场运行管理的初步能力;
9.机械电子方向应在掌握机械系统的控制与监测等知识基础上,具有较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进行面向机电系统控制的实践能力,具有进行机电产品设计、机电设备维护和现场运行管理的初步能力。
三、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四年
2. 毕业要求:至少获得本方案规定的183学分,其中至少包含4个拓展学分。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四、学位及授予条件
1.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2.授予条件:符合《徐州工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修订)》规定。
五、课程设置一览表
六、能力与知识结构图
高等数学 概率统计
高等数学 概率统计
线性代数 大学物理
机械制图 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电工、电子技术
大学英语
双语课程
外语应用能力
学科基础知识
集中实践模块
第二课堂
课程综合设计
专业综合训练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
编译原理
.net程序分布式开发
嵌入式系统开发
软件工程
数理分析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
综合应用能力
(机械制造方向)
综合应用能力
(机械电子方向)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微机测控技术
工程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
实践与创新能力
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能力
专业扩展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学科竞赛
专业资格认证
专业基础能力
机械设计能力
机械控制能力
机械制造能力
机械原理 机械设计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数控技术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
控制工程基础 测试技术
微机原理及应用
电气控制及PLC
液压与气动传动
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Auto CAD
综合应用能力
(机械设计方向)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模具设计与制造
机械系统设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
现代设计方法
工程机械设计
七、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机械制图(Mechanical Drawing) 6学分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表达能力、识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及绘图实际技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绘图能力。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础、组合体的表达、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工程图的绘制与阅读、计算机辅助绘图基础等。
2.理论力学(Theoretical Mechanics) 3.5学分
《理论力学》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力的平衡,刚体的机械运动以及力与机械运动关系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静力学是所有力学内容的基础,它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物体受力的分析方法以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