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大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1节 概述
第2节 HPLC的分类与基本原理
第3节 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4节 固定相
第5节 流动相
第6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第7节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第8节 应用与示例;第1节 概述; 色谱法(Chromatography)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是目前科研和生产分析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重要工具。一句话,色谱法非常有用,必须掌握。
一、色谱法简介
色谱法是1901年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提出,最初的认识是在于它的分离价值,用于分离植物中的色素等有色物质。现代的色谱方法,不再???限于有色物质,也大量用于分离无色物质。;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使用的装置:
色谱原型装置如图,用来分离植物叶片的色素。管子中的填充物固定不动,称为固定相(碳酸钙);将色素提取物置于管子上端,靠重力往下流,同时用石油醚淋洗;石油醚称为流动相(携带试样混合物流过固定相)。
管子及填充物可以称为色谱柱。
色谱三元素!;概念: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经典液相色谱为基础,引入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采用了高效固定相、高压输液系统和高灵敏度的在线检测器,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目前已成为应用极为重要、广泛的分离分析手段.
特点: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操作自动化。;一、基本概念与特点; 保留体积(VR):
VR = tR×qv
qv为柱出口处的载气流量,
单位:m L / min。
死体积(VM):
VM = tM ×qv
调整保留体积(VR'):
V R' = VR -VM ;3. 相对保留值r21;4.区域宽度;分配系数( partition coefficient) K;分配系数 K 的讨论:;3.分配比 (partition radio)k; 塔板理论的假设:
(1) 每一个平衡过程间隔内,平衡可以迅速达到;
(2) 将载气看作成脉动(间歇)过程;
(3) 试样沿色谱柱方向的扩散可忽略;
(4) 每次分配的分配系数相同。; 色谱柱长:L, 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则三者的关系为;;塔板理论的特点和不足;色谱理论:速率理论-影响柱效的因素;载气流速与柱效——最佳流速;速率理论的要点:;分离度;讨论:;分离度的表达式:;讨论:;二、HLPC与经典液相色谱和气相的比较;二、HLPC与经典液相色谱和气相的比较;图10-1 HPLC仪器结构图;第2节 HPLC的分类与基本原理; 1. Van Deemter方程式;HPLC的分离条件:
① 采用粒径小而均匀的球形固定相,首选化学键合相,用匀浆法装柱。
② 采用低黏度流动相,低流量(1mL/min),首选甲醇。
③ 采用柱温箱,避免室温波动,增加实验重复性,柱温以25~30℃为宜。;按固定
相分类;详细分类图;三、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1. 吸附色谱法 LSC;1. 吸附色谱法 LSC;2. 分配色谱法(LLC);3. 化学键合色谱法;⑴反相键合相色谱法,RBPC
⑵正相键合色谱法, NBPC
⑶离子对色谱法,IPC or. PIC
⑷离子抑制色谱法,ISC
⑸其他色谱法;⑴反相键合相色谱法 RBPC
典型的反相键合色谱法(RBPC),是用非极性的键合固定相和极性流动相组成的色谱体系。
固定相常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ODS或C18);
流动相常用甲醇-水、乙腈-水。
非典型反相键合色谱系统,用弱极性或中等极性键合相与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流动相组成。; 分离机理:反相键合相表面具有非
极性烷基官能团和未被取代的硅醇
级,分离机理较复杂,有疏溶剂理论、
双保留机理、顶替吸附-液相相互作
用模型等。
疏溶剂理论:把非极性的烷基
键合相看作一层键合在硅胶表面上的
十八烷基的“分子毛”,它有较强的疏
水特性。如图10-4所示。; 当用极性溶剂为流动相来分离含有极性官
能团的有机化合物时,一方面分子中的非极性
部分与固定相表面上的疏水烷基产生缔合作
用,使它保留在固定相中;另方面被分离物的
极性部分受到极性流动相的作用,促使它离开
固定相,并减小其保留作用。结果两种作用力
之差,决定了分子在色谱中的保留行为。; ;正相键合色谱法(NBPC):
固定相一般以氰基或氨基等极性基团作为键
合相;流动相以烷烃(正己烷)中加入适量的极
性调整剂(如氯仿、甲醇、乙腈等)为流动相。
用途:主要用于分离极性不同的化合物、异
构体,特别适用于分离不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