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001].docx
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中表内乘法系列的第二部分,主要教授7的乘法口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为后续的乘法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感:通过探索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体验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字关系的感知和理解。
发展逻辑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总结7的乘法规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提升数学应用: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7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并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②能够灵活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如计算7的倍数。
2.教学难点
①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能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出规律。
②在实际情境中,能够选择合适的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如细心观察、认真思考、逐步推理等。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课程平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7的乘法口诀相关电子课件、乘法口诀动画视频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7的倍数卡片)、乘法口诀卡片、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7的倍数实例,如7个苹果、7个学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7个7是多少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帮助我们更快地计算7的倍数。”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乘法知识,为学习7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展示7的乘法口诀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规律,提问:“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规律:“7的乘法口诀中,每个乘积都是由7乘以另一个数得到。”
-教师通过实物教具或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7的乘法口诀。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逐个学习7的乘法口诀,并尝试背诵。
-教师选取几个乘法口诀进行实际应用,如计算7个7是多少,7乘以5是多少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包括7的乘法口诀计算和应用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部分学生展示答案,并给予点评和纠正。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帮助解决练习中的问题。
-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7的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①背诵7的乘法口诀。
②完成课后练习题。
③搜集生活中的7的倍数实例,并尝试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理解并记忆7乘以1至7的结果。在练习环节中,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出7的倍数,如7乘以2等于14,7乘以3等于21等,这表明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较高。
2.能力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灵活运用7的乘法口诀,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学习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
4.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能够主动探索规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独立面对困难。
5.习惯养成:在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养成了细心观察、认真思考、逐步推理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6.评价与反思:学生在完成作业和练习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学习方法。这种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不断进步。
7.团队协作: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环节,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并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8.数学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包括数学思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