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001].docx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通过阅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体会老屋乐于助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1)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童话故事,提升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培养创新思维;3)语言表达力,通过讨论和分享,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4)文化意识,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童话故事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老屋帮助小动物们的情节,包括老屋为何能“总也倒不了”的原因,以及小动物们为何愿意在老屋中居住。
-体会人物情感:通过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让学生体会老屋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以及小动物们的感激之情。
-学习童话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如夸张、拟人等手法,以及童话故事所传达的道德教育意义。
2.教学难点
-突破理解障碍: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童话故事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可能存在困难,如老屋的象征意义,需要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
-想象力培养:续编故事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学生可能难以发挥想象力,教师需要提供一定的指导,如提供关键词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续写。
-语言表达提升:学生在续编故事时,可能面临语言表达的困难,如词汇量不足、句子结构单一等,教师应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课文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阅读和讨论。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故事相关的图片,如老屋、小动物们的图片,以及童话故事中常见的场景,用于辅助教学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教学视频:挑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童话故事视频,用于学生观看,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分组讨论卡片:设计带有问题的小卡片,用于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使用,引导他们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和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环境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老屋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引发学生对老屋的兴趣。
2.提出问题:询问学生是否见过类似的老屋,激发他们对老屋的好奇心。
3.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老屋,为课堂讨论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阅读课文:引导学生阅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课文,注意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2.分析故事情节:讲解故事中老屋与小动物们的互动,引导学生体会老屋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3.探讨寓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如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等。
4.学习童话特点:讲解童话故事的特点,如夸张、拟人等手法,以及童话故事所传达的道德教育意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为何愿意在老屋中居住,以及老屋为何能“总也倒不了”的原因。
2.分享讨论结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询问学生对故事中老屋品质的理解,以及他们对童话故事中寓意和道德教育意义的认识。
2.学生回答: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续编故事,如“如果小动物们离开老屋后,会发生什么?”
2.学生续编:请学生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3.课堂表演:请学生自愿上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增加课堂趣味性。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老屋的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2.拓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老屋的品质,帮助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阅读课文(5分钟)
-分析故事情节(5分钟)
-探讨寓意(5分钟)
-学习童话特点(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6.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学双边互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知识点梳理
1.故事情节理解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