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统编版).docx
第4单元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4单元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文本,提升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民间故事中的智慧和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中老屋与孩子们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主题。
②学习文中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如何生动地描绘人物和场景。
③通过朗读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文本中老屋多次“总也倒不了”的寓意,以及这种寓意对学生价值观的启示。
②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人物性格特点的形成,以及这些特点对故事情节发展的影响。
③帮助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情节的能力,如从人物行为、环境描写等方面进行思考。
④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扩音设备。
-课程平台:统编版三年级语文教学平台,包括电子课本和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民间故事相关的音频资料、视频片段、图片库。
-教学手段:故事卡片、角色扮演道具、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卡。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民间故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民间故事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展示一些关于民间故事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民间故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民间故事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过程:
讲解民间故事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民间故事的类型,如神话、传说、寓言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民间故事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故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故事的背景、情节发展、人物性格特点,让学生全面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老屋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对孩子们成长的影响。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老屋的角色”、“孩子们的性格特点”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间故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民间故事的基本概念、类型、案例分析等。
强调民间故事在传承文化、教育意义等方面的价值,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民间故事。
7.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
目标:让学生巩固学习效果,提升写作能力。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短文或报告,可以从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寓意等方面进行拓展。
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和创意性,鼓励他们发挥想象,用文字展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推荐学生阅读此书,了解更多的民间故事,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中国民间传说大观》:这本书收录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民间故事的背景和内涵。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通过阅读这本书,学生可以了解到与《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相似的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这些故事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道德教育。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