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并尝试进行创意续写。
3.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民间故事中的智慧和美好,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欣赏故事中的语言美和画面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三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简单的文字材料。他们对故事情节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具体到《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样的民间故事,可能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智慧理解还不够深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阅读充满好奇心,尤其是有趣的故事,如《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样的民间故事,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参与课堂活动。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独立阅读,有的则更喜欢在小组中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故事内涵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尤其是对于民间故事中的一些文化元素和寓意。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能有限,难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或进行创意续写。在课堂上,可能有些学生因为害羞或不自信而不愿意发言,影响课堂互动和参与度。教师需要关注这些挑战,通过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课文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故事相关的图片、插图,以及民间故事的视频片段,以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道具,如老屋模型、人物头饰等,以辅助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
4.教室布置:设置一个温馨的阅读角,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在黑板上绘制故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发展。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讲述一个简短的民间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老屋为何总也倒不了。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已经学过的关于民间故事的知识,如故事的特点、角色等。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故事情节,包括主要角色、故事背景等。
-举例说明:通过故事中的具体情节,如老屋帮助小动物们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中老屋不倒的原因,以及它所代表的品质。
3.情景再现(约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创作简单的对话,进一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4.绘画创作(约15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绘制一幅描绘故事场景的图画。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完善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5.创意续写(约15分钟)
-学生分组,围绕《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故事,进行创意续写。
-分组讨论,确定续写方向,然后独立完成续写任务。
-各组分享自己的续写内容,全班进行评价和讨论。
6.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完成教师提供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解。
7.总结反思(约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8.课后作业(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作业要求中包含对故事情节、人物和主题的分析。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角色扮演、绘画创作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教师应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理解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阅读《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民间故事,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学会了从故事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故事结构,理解故事主题。
2.语言表达能力增强: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创意续写等方式,用自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