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百分数(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001].docx
认识百分数(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认识百分数”为主题,结合六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具体实例引入百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探究百分数的性质和应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通过百分数的概念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发展数学建模意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百分数进行建模。提升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百分数的计算和比较,锻炼学生逻辑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增强数学运算能力,通过百分数的运算练习,提高学生准确、迅速的数学运算技能。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百分数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和小数的运算。此外,他们还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能够识别和解释一些简单的图表和数据。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因人而异,部分学生对百分数这类应用广泛的数学概念感兴趣,而部分学生可能觉得抽象难懂。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有的学生则可能更倾向于直观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上,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有的学生偏好独立学习,有的则更适应小组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百分数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理解百分数的含义,特别是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二是百分数的运算,特别是将百分数与其他数学运算结合时的灵活运用;三是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将百分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投影仪、计算器。
2.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用于上传教学资料和学生互动。
3.信息化资源:百分数相关教学视频、动画演示、在线练习题库。
4.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圆形卡片、百分比标签)、PPT课件、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需要用到百分比的情况?”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百分数的好奇心。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和小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学习百分数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百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与分数、小数的联系。使用PPT课件展示,结合生活实例,如折扣、比例等,帮助学生理解。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如计算商品打折后的价格、计算人群比例等,让学生看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互动探究: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如何将分数转换为百分数?”、“百分数如何表示比例关系?”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包括百分数的计算、转换、应用等。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观察学生解题过程,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百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百分数的应用,并尝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以下几类题目:
-计算题:计算商品的折扣、税率、增长率等。
-应用题:设计一个生活中的场景,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转换题:将分数、小数转换为百分数,或将百分数转换为分数、小数。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在下次课前提交。
(以下为详细的教学环节设计)
导入环节:
-提问:“你们知道百分数是什么吗?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百分数是一种表示比例关系的数学方法,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计算折扣、税率、增长率等。”
新课呈现环节:
-讲解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通常用符号‘%’表示。”
-举例说明:“比如,一件衣服打八折,就是原价的80%,用百分数表示就是80%。”
-互动探究:“同学们,如果一件商品原价是100元,打九折后价格是多少?请用百分数表示。”
巩固练习环节:
-发放练习题:“请计算以下商品打折后的价格:一件衣服原价200元,打七折;一本教材原价50元,打九折。”
-教师巡视课堂,对于解题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课堂总结环节: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以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