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22-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doc

发布:2017-04-16约3.2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22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Na2S2O3溶液的配制方法和保存条件。 了解标定Na2S2O3溶液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淀粉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变色过程。 二、实验原理 Cr2O72-+ 6I-+ 14H+ = 2Cr3+ + 3I2 + 7 H2O I2 + 2S2O32- = S4O62- + 2I-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 仪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称量瓶,1L棕色试剂瓶,25mL移液管,250mL碘量瓶或锥形瓶,酸式滴定管。 .52. 试剂:Na2S2O3?5H2O(固),Na2CO3 (固),KI(固),10%KI溶液,0.5% 可溶性淀粉溶液,K2Cr2O7(AR或基准试剂,在150~180℃烘干2h),纯铜(w99.9%),30% H2O2,10% KSCN溶液,6 mol ? L-1 HCl,1mol? L-1 H2SO4。 四、实验内容 1. 0.1 mol? L-1 Na2S2O3溶液的配制 称取12.5 g Na2S2O3?5H2O于500 mL烧杯中,加入300 -500mL新煮沸已冷却的蒸馏水,待完全溶解后,加入0.1 g Na2CO3 ,然后用新煮沸已冷却的蒸馏水稀释至0.5 L,贮于棕色瓶中,在暗处放置7 ~ 14 d后标定。 2. 用K2Cr2O7标准溶液标定Na2S2O3溶液浓度 准确称取已烘干的K2Cr2O7(A.R.,其质量相当于20 ~30 mL 0.1 mol/L Na2S2O3溶液)于250 mL碘量瓶,加入10 ~20 mL水使之溶解,再加入20 mL 10%KI溶液(或2 g固体KI)和6 mol/L HCl 溶液5 mL,混匀后用玻塞塞好,放在暗处5 min①。然后用50 mL水稀释②,用0.1 mol ? L-1 Na2S2O3溶液滴定到呈浅黄绿色,加入0.5%淀粉溶液2 mL,继续滴定至蓝色变亮绿色,即为终点③。根据K2Cr2O7的质量及消耗的Na2S2O3溶液体积,计算Na2S2O3溶液的浓度。 【注释】 ① K2Cr2O7与KI的反应不是立刻完成的,在稀溶液中反应更慢,因此应等反应完成后再加水稀释。在上述条件下,大约经5 min反应即可完成。 ② 生成的Cr3+离子显绿色,妨碍终点观察。滴定前预先稀释,一方面,可使Cr3+离子浓度降低,绿色变浅,终点时溶液由蓝变到绿,容易观察。另一方面,由于K2Cr2O7与KI反应产生的I2的浓度较高,稀释可降低I2的挥发损失。同时稀释也使溶液的酸度降低,适用于Na2S2O3滴定I2。 ③ 滴定完全的溶液放置后会变蓝色。如果不是很快变蓝(经过5 ~ 10 min),那就是由于空气氧化所致。如果很快而且又不断变蓝,说明K2Cr2O7和KI的作用在滴定前进行得不完全,溶液稀释得太早。 ④ 用纯铜标定Na2S2O3溶液时,所加入的H2O2不能过量太多,金属铜分解完后,一定要把多余的H2O2赶尽,否则影响后面的测定结果。 ⑤ 加淀粉不能太早,因反应中产生大量的CuI沉淀,若淀粉与I2过早形成蓝色配合物,大量I3-被CuI沉淀吸附,终点呈较深的灰色,不好观察。 ⑥ 加入KSCN不能过早,而且加入后要剧烈摇动,有利于沉淀的转化和释放出吸附的I3-。 五、思考题 1. 如何配制和保存浓度比较稳定的I2和Na2S2O3标准溶液? 2. 用K2Cr2O7作基准物标定Na2S2O3溶液时,为什么要加入过量的KI和HCl溶液?为什么放置一定时间后才加水稀释? 3. 用纯铜标定Na2S2O3溶液时为什么要在弱酸性溶液中进行?为什么临近终点时加入KSCN溶液? 实验23 硫酸铜中铜含量测定(间接碘量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碘量法测定铜的原理。 2. 掌握间接碘量法的操作过程。 二、实验原理 碘量法测定硫酸铜中的铜含量是基于Cu2+与过量的KI反应定量析出I2,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反应式如下: 2Cu2+ + 4I - = 2CuI ↓ + I2 I2 + 2 S2O32 - = S4O62 - + 2I - Cu2+与I –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使反应趋于完全,必须加入过量的KI。但是由于CuI沉淀强烈地吸附I3-离子,会使测定结果偏低。如果加入KSCN,使CuI(Ksp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