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题库答案.docx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题库答案
选择题
1.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实践活动
答案:A。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所以选A。
2.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A.学习
B.游戏
C.劳动
D.生活活动
答案:B。幼儿期是游戏期,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它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学习一般在学龄期成为主导活动,劳动和生活活动不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所以选B。
3.34岁幼儿所掌握的词汇中,()占多数。
A.名词和动词
B.形容词
C.副词
D.连词
答案:A。34岁幼儿所掌握的词汇中,名词和动词占多数,因为这两类词与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幼儿在生活中最先接触和使用的就是表示事物名称和动作的词汇。形容词、副词和连词的掌握相对较晚。所以选A。
4.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答案:D。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这儿有个苹果”体现了孩子对苹果整体属性的认知,属于知觉活动。“真香!”是感觉(嗅觉),“我要吃!”是愿望,“这是什么?”是疑问。所以选D。
5.幼儿在听老师讲《小红帽》的故事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红帽和大灰狼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答案:C。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幼儿根据老师讲的故事在头脑中浮现出相应形象,属于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产生的想象;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所以选C。
填空题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______到______、从被动到主动、从凌乱到成体系。
答案:具体;抽象。学前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具体的,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事物关系,心理发展呈现出从具体到抽象的趋势。
2.幼儿记忆的特点是______占优势,______逐渐发展。
答案:无意记忆;有意记忆。幼儿期无意记忆占优势,他们往往容易记住那些形象鲜明、生动有趣、富有情绪色彩的事物,不需要意志努力。随着年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有意记忆逐渐发展起来。
3.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______思维到______思维,再到______思维。
答案:直观行动;具体形象;抽象逻辑。幼儿最初的思维是直观行动思维,依靠感知和动作来进行;然后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最后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4.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前儿童的行为往往受______的支配。
答案:情绪。学前儿童的情绪具有易冲动、不稳定等特点,他们的行为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是像成人那样更多地受理智的控制。
5.亲子关系通常分成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的意见;专制型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控制较多;放任型的父母对孩子缺乏必要的约束和引导。
判断题
1.遗传素质决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
答案:错误。遗传素质只是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自然前提,但不能决定心理发展的水平。心理发展的水平是由环境和教育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
2.幼儿的想象常常脱离现实,与现实相差很远,所以幼儿的想象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答案:错误。幼儿的想象虽然常常脱离现实,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想象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帮助幼儿理解和表达情感,还能为幼儿的游戏和学习提供动力和创造力。
3.幼儿的口吃现象是一种言语发育不良的表现,不需要特殊处理,长大后自然会消失。()
答案:错误。幼儿口吃现象虽然部分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自然消失,但有些口吃可能是由心理因素、语言发展问题等引起的,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对幼儿的心理和语言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需要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引导。
4.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答案:正确。幼儿期儿童的个性开始萌芽并逐渐形成,他们在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开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和特点,为以后个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5.幼儿在游戏中没有规则意识,游戏是完全自由的活动。()
答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