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标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答案.doc

发布:2017-01-18约2.0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试题答案 2011年1月 一、名词解释: 1、依恋: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2、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保存个体经验和加工、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 3、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4、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5、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A 2、 C 3、B 4、B 5、A 6、D 7、A 8、C 9、D 10、D 三、多项选择题 1、A B C D 2、AB D 3、ACD 4、CD 5、A B C D 四、填空题: 1、遗传物质 2、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和好冲动。 3、焦虑 4、阶段性、 认知结构 5、个性倾向系统、自我意识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6、物体的空间关系、自己身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7、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8、象征期 五、简答题: 1、(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众传播媒介等(2)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识、对情境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等。 (3)移情。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我国学者发现,疫情训练对增强幼儿的助人、分享、合作、礼貌等亲社会行为由非常显著的效果。(4)强化。鼓励和表扬对培育儿童的情社会行为有明显的效果。 2、在早期教育领域中,关键期是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这是著名习性学家洛仑兹1935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发现某一些鸟,如鹅,刚出生不久就能获得它们的母亲或者以物种所具有的明显特征,具有跟随这一明显特征的倾向,这一现象称为印刻。印刻现象不可逆,只发生于关键期内,如果超出了关键期,小鹅就不会跟随母亲。在胚胎学中,关键期是个关键性的概念。也被广泛应用于发展心理学的领域。 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关键期的问题比当初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3.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整个学前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能力是不高的,仍处于学习评价和自我评价的阶段。儿童自我评价有如下特点:第一,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的个别性和多面评价。第二,从对自己的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第三,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4、所谓消极强化,是指当刺激减少以后,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反而增加。如,越减少呵斥,理想行为的发生次数反而增加。消极强化作用不同于惩罚。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是企图消除行为,两者的目的不同。 六、论述题(共10分)(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1)玩具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发现,儿童的活动空间过小或者没有足够数量的玩具,儿童之间打架和吵嘴的现象会更容易发生。儿童收看电视节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儿童能够通过电视获取很多信息。但是较长时间看电视,使得儿童的活动范围变小,与周围客体交互作用的机会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儿童的思维活动,并容易形成刻板的、模式化的行为方式,观看暴力电视节目对儿童反社会行为有关。但是电视媒体的负面效应并非电视媒体天生就有的,可能与社会对媒体的使用不当或者是家长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2)父母对学前儿童收看电视应采取一定措施,比如:限制对电视的收看,不要将电视当保姆来用,对孩子收看电视的内容、时间等进行严格规定;禁止将看电视作为对孩子的惩罚,这样只会增加孩子对看电视的兴趣;鼓励儿童收看有意义的节目;尽可能与孩子一起看电视,并帮助他们理解他们所看到的内容;将节目内容与孩子每天的学习结合起来;以自身良好的收视习惯为孩子做示范;使用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七、案例分析题(共15分)(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那种想通过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信赖的自尊。 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