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查房.解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查房 马鞍山市妇幼保健医院手术室 查房人员:尚芬芬、庆玲玲、夏雪晴2013年9月30日 结合手术病例讲解手术入路、特殊配合、特殊器械准备、麻醉及手术体位要求等。 强调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在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熟悉掌握手术全过程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通过查房使全科护士得以及时掌握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专科护理新知识,使腹腔镜手术得以顺利开展。 子宫肌瘤相关知识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实体肿瘤,多发于30-50岁的妇女,以40-50岁发生率最高。 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应于子宫肌瘤致使女性不孕或习惯性流产,年轻病人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而肌瘤数目不多。腹腔镜技术因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被广大妇女认可和接受。 子宫肌瘤相关知识 子宫肌瘤根据其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可分为: 肌壁间肌瘤(60%--70%) 浆膜下肌瘤(20%) 粘膜下肌瘤(10%) 上述肌瘤可以2种甚至3种同时发生在同一子宫上,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病例介绍及术前访视 1.了解病人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术前诊断、拟行麻醉方式、拟行手术。 2.妇科病人魏月英,女性,43岁,住院号患者八年前发现子宫肌瘤,定期随访近期我院复诊见肌瘤明显增大至5.7*4.3,现要求手术于9月20日入院;无药物过敏史、传染病史,外伤史;无心脏起搏器;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于2013年9月23日决定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病例介绍及术前访视 3.全身皮肤完整,预行套管针穿刺部位血管状况良好(若为血管状况欠佳,可建议麻醉医生行深静脉置管,以保证手术安全)。 4.已备血,各项试验室检查结果正常。 5.交代麻醉体位配合要求及了解病人手术诉求。 病例介绍及术前访视 4、交代术前注意事项(清洁术区皮肤--擦拭,防止术后感染;晚八点后禁食,晚十点后禁饮,勿随身带金属及贵重物品入手术室,以免使用电刀时因金属导电烧伤皮肤或贵重物品受到损坏;勿穿套头衫衣,以免影响监护) 巡回护士的台下配合 1.巡回护士配合检查各仪器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二氧化碳气源是否充足。 2.患者入手术室后核对姓名、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 3.患者安置于仰卧位,肩部肩垫固定器妥当固定。 4.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协助麻醉师进行全身麻醉,并在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巡回护士的台下配合 4.正确连接镜头、光缆线、电凝线、气腹管、吸引器管、水管等设备.打开机器调节气腹压力为13~15 mmHg,流量为3~6 L/min ,根据手术过程按需添加用品。 5.镜头进入腹腔后,调整手术床,取头低足高位,以便于暴露手术视野。 巡回护士的台下配合 6.严格无菌操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手术过程中要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严格控制非手术人员参观、流动,减少感染机会。 7.手术结束后将摄像头、冷光源、电凝线用湿的清洁软布擦拭晾干,保护各个镜面;冷光源不可折叠、弯曲,免使光纤折断。 洗手护士的台上配合 1. 熟悉手术步骤及器械的使用,提前30 min上台,将手术所需腔镜器械熟练安装好,然后分类放置,在操作中要特别注意保护镜头,台上常规备四号丝线,11号刀片、1#可吸收线,吸引管皮条三个、一次性护套两个。 洗手护士的台上配合 2.常规消毒铺巾。 3.将光源线、摄像线、气腹管缚在一起用组织钳固定于患者右侧腿部手术巾上,电凝线用Alice钳固定于患者左上半身手术巾上,并将接头递给巡回护士,连接相关仪器上。 洗手护士的台上配合 4.再次消毒脐部,用一弯盘盛尖刀、气腹针、5 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4 mL一起递给手术者,在脐部作一横向切口,用气腹针穿刺,接抽生理盐水注射器。生理盐水迅速被吸入,说明气腹已形成,连接气腹装置充气。拔出气腹针,递10 mm穿刺鞘,将腹腔镜镜头放入鞘卡内,接冷光源及摄像头。 洗手护士的台上配合 5.在影像监视下,于右下腹麦氏点作另一切孔,置5 mm鞘卡,第三穿刺孔为左下腹对称于右麦氏点位置,置15 mm鞘卡,放入操作钳,第四穿刺孔为耻骨联合上4~5 cm旁开3~4 cm,置入主术者辅助分离钳,器械护士准确传递器械。 洗手护士的台上配合 6.探查后将垂体后叶素6U稀释后注入宫体,以单极电钩切开子宫肌层,见到肌瘤,递大抓钳助手抓取瘤核牵拉分离。递上持针器及1#可吸收线8字全层间断缝合创口,剔除肌瘤用子宫粉碎器旋切取出。 洗手护士的台上配合 7.充分冲洗盆腔,检查无出血,保持吸引通畅,排出CO2气体,4号丝线缝合穿刺孔,用无菌小贴粘贴伤口。 8.手术结束后打开器械关节,专用酶浸泡后,用小刷子或高压水枪冲洗器械关节与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