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docx

发布:2023-10-03约1.02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二) ——九年级化学组,2019年11月18~22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CO的性质及其用途;知道CO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会区分CO2与CO。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CO2和CO的性质、用途,比较学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反映其性质,性质反映其用途”。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CO的性质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健康生活和热爱化学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重点:CO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CO的还原性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C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如果O2不充分则会生成CO,CO2的性质及用途我们已经学过,那CO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CO2与CO相比有哪些异同点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探究新知 1、C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收集方法:排水法 2、CO化学性质: (1)可燃性(点燃前先验纯) 燃烧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2)毒性 CO极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会危及生命。 讨论: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CO)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气体?CO无色无味,有毒,不易察觉。 (3)还原性(冶金) CO还原CuO:现象: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 (1)实验前,先通入CO再加热。原因:排尽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2)实验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冷却再停止通CO,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 (3)注意尾气的处理,在右边加一个气球或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 (4)CO(CO2):NaOH溶液;通过灼热碳层。 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2(O2):通过灼热铜网。 三、拓展应用 点燃煤炉中由上而下会发生哪些反应? 点燃 高温最下:C+O2==CO2 高温 点燃中部:CO2+C==2CO 点燃 最上:2CO+O2==2CO2 四、小结作业 《课时练》相关内容 五、板书设计 第 第2课时 CO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CO用途: 4、CO与CO2性质比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演示及多媒体展示教学为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降低了教学难度,并对CO2与CO进行比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但CO的制取及性子方面的不足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中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