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一氧化碳说课2[精].doc

发布:2017-01-14约3.2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氧化碳 说课二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碳和碳的化合物安排在空气、氧气、分子、原子、氢气、化学方程式等四章之后,学生对掌握气态非金属单质氧气、氢气知识之后,再学习固态非金属单质碳及其化合物就顺理成章了。本章教材安排在铁单质前,由非金属转到金属单质的学习,这样使整个初中化学教材对于单质的内容较为完整。本节在学习碳单质、二氧化碳的性质基础上,再引入一氧化碳就理所当然,完善碳的氧化物知识,使碳及碳的化合物相互联系形成整体,巩固和加深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a.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组成不同,了解这两种碳的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b.通过化学实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c.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②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类比”与“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③德育目标:通过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分析,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说教法: 1、本节课采用实验和多媒体结合教学,多媒体是一种集计算机技术录像电子投影于一体,提供文字、音响、图形、动画等多种信息现代化设备,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扩大信息接收量,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变化,让学生获得认知上的飞跃。 2、分层目标教学法。 三、说学法:  一、鉴于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特点,同时结合两个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采用的是“边实验,边观察实验现象,边用旧知识努力去解释现象,在进行分析讨论的同时观看电脑模拟实验,从宏观到微观”,使学生掌握从实践到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   二、对比学习法。 四、说程序: 教学环节及操作 教学程序、学生活动及屏幕显示 教学意图 复习提问 ? ? 引入新课 ? ? ? ? ? ? 在PC机上运行“一氧化碳”程序文件; ? ? 单击“下一页” ? ? ? ? ? ? 展示一瓶CO气体 ? 提问学生 ? 单击“下一页 单击“过关练习一” 教师提问总结 教学环节及操作 提问: 写出碳单质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我们已经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前面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比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这种分子组成上的差异会给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什么差异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氧化碳 。 屏幕显示: 学习目标:     1、……     2、…… 显示: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 色态 密度 溶解性 CO ? ? ? CO2 ? ? ?   让学生观察CO气体的颜色、状态,填写屏幕中表格。   CO与CO2的物理性质区别? 计算机显示答案 屏幕显示:   练习题(略) 教学程序、学生活动及屏幕显示   注意启发学生认识一氧化碳是碳不充分燃烧的产物,为一氧化碳能跟氧结合打基础。 引入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比 。 ? ? 向学生展示这节课的具体要求和任务。 ? 列表比较CO与CO2的物 理性质,采用这种对比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巩固掌握CO2的性质,又有利于巩固掌握CO的性质。 ? 巩固CO的 物理性质,两题都是A类,提问程度较差学生。 教学意图 ? 单击“返回 单击“下一页” ? ? ? ? ? 单击“下一页” ? ? ? 演示实验 5-10 ? ? 单击表格中“可燃性” 单击“例子” ? ? ? ? 单击“返回” ? 单击“过关练习二” ? 过渡问题 ? 单击“还原性” ? ? 演示实验5-11 ? ? 教学环节及操作   进入化学性质的学习 显示: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H2  得氧 H2O CO 得氧 CO2 H2与CO化学性质相似  显示: ? CO H2 可燃性 ? ? 还原性 ? ?   让学生观察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火焰;生成的气体是否使石灰水变浑浊?要求学生动手书写反应方程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