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黄酮类化合物.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梯度PH萃取法 适用范围:分离酸性强弱不同的黄酮苷元 依次用弱碱?强碱萃取 ------黄酮苷元由强酸?弱酸顺序萃取出来 混合苷元?CHCl3 5% NaHCO3 5%碱水层 CHCl3层 5% Na2CO3 碱水层 CHCl3层 0.2% NaOH CHCl3层 碱水层 4% NaOH 碱水层 (7,4′二OH) (7或4′二OH) (一般ph-OH) (5-OH黄酮) 流程图 硅胶柱色谱:极性差异 适宜分离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高度甲基化或乙酰化的黄酮及黄酮醇类。 柱色谱法 聚酰胺柱色谱:分离黄酮类较理想 ◆原理:H 键吸附,吸附能力取决于H 键能力的大小,即酚羟基数目和位置 ◆特点:吸附容量高 柱色谱法 分子中能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力越强 桑色素 山柰酚 酚羟基数目相同时,如所处位置易于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其与聚酰胺的吸附力减小,易被洗脱下来。 大豆素 卡来可新 分子内芳香化程度越高,共轭双键越多,则吸附力越强, 查耳酮要比相应的二氢黄酮吸附力强。 例如对橙皮查耳酮的吸附力强于橙皮素: 橙皮查耳酮 橙皮素 不同类型黄酮化合物,被吸附强弱顺序 黄酮醇 > 黄酮 > 二氢黄酮醇 > 异黄酮 以含水移动相(如甲醇-水)作洗脱剂, 黄酮苷比游离黄酮先洗脱下来 洗脱的先后顺序一般是: 叁糖苷>双糖苷>单糖苷>游离黄酮; 洗脱剂的影响 若以有机溶剂(如氯仿-甲醇)作洗脱剂, 结果则相反 ◆ 洗脱剂洗脱能力: 聚酰胺与各类化合物在水中形成氢键的能力最强,在有机溶剂中较弱,在碱性溶剂中最弱。 洗脱能力由弱至强: 水<甲醇或乙醇(浓度由低到高)<丙酮< 稀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氨水<甲酰胺< 二甲基甲酰胺(DMF)<尿素水溶液 (1)常用型号:Sephadex-G型 Sephadex- LH-20型 (2)分离原理: 游离黄酮:吸附作用(极性大,吸附力强) 黄酮苷: 分子筛作用(分子量大先洗脱) 3、葡聚糖凝胶柱层析 (3)洗脱剂: A:碱水溶液、盐水溶液 B:醇性溶剂 C:其他,含水丙酮、甲醇 / 氯仿 例: P145表 6-2 Ve / Vo小,先被洗下来 4、大孔吸附树脂法 葛根总黄酮 降香总黄酮 ---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降香总黄酮的工艺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酮、黄酮苷、花色素类为离子型化合物 ------采用反相柱色谱; 洗脱剂:为含有一定比例的甲酸或乙酸的水-甲醇溶剂系统或水-乙腈溶剂系统。 多甲氧基黄酮或黄酮类化合物的乙酰物 -------正相色谱; 洗脱剂:苯-乙腈或苯-丙酮 Thermostatted C18 色谱柱 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 流速:1.0ml/min, 检测波长:280nm 黄芩苷对照品色谱图 黄芩供试品色谱图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 综合了HPLC和GC的优点 以CO2为流动相,适合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例子:银杏叶黄酮的分离 pH<7时显红色,pH为8.5时显紫色, pH>8.5时显蓝色。 例如矢车菊苷 3 旋光性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 黄烷醇 二氢异黄酮 黄酮苷类由于结构中含有糖部分, 有旋光性,左旋。 有旋光 4 溶解度 取决于存在状态 苷:亲水性 易溶热水、甲醇、乙醇; 难溶CHCl3 苷元:亲脂性 易溶MeOH 、 EtOH 、 Et2O;难溶于水 苷元 平面型分子 难溶于水: 黄酮(醇)、查耳酮 非平面型分子 溶解度稍大: 二氢黄酮(醇) 离子型分子 具有盐的通性,水溶性大 :花青素 溶解度 黄酮成苷后 :水溶性 ,脂溶性 苷分子中糖基的数目、结合的位置,对溶解度亦有一定影响。 多糖苷比单糖苷水溶性大 3-羟基苷比相应的7-羟基苷水溶性大 O O OH HO ‥ ‥ P-∏共轭7 、4′OH 酸性强 (一)、酸性: 7 、4′— 二OH > 7 或4′—OH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