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烫伤》(说课稿)沪科黔科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避免烫伤》(说课稿)沪科黔科版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避免烫伤》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第3周星期五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学习《避免烫伤》,学生能够了解烫伤的危害,掌握预防烫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在生活中识别和避免烫伤风险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烫伤的危害:学生能够理解烫伤的严重性,认识到预防烫伤的重要性。
2.预防烫伤的方法: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预防烫伤措施,包括安全操作、使用防护用品等。
难点:
1.烫伤急救的正确步骤:学生能够准确记忆并实践烫伤后的急救措施。
2.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能够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避免发生意外。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烫伤的危害,强化预防意识。
2.通过示范和模拟练习,让学生掌握烫伤急救的正确步骤。
3.在实验操作前,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同时,设置安全监督员,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行为。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安全演示用品(模拟烫伤模型)、学生实验操作器材。
2.课程平台:学校教育平台或班级学习群,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学生互动。
3.信息化资源:烫伤预防相关的动画视频、安全知识PPT、网络图片等。
4.教学手段: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实验、现场演示。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烫伤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烫伤是什么吗?烫伤有哪些危害?”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如水烫伤、油烫伤等,复习之前学过的安全知识。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烫伤的定义、原因、分类、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如家庭烹饪中的油溅烫伤、使用热水时烫伤等,让学生了解烫伤的常见情况。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预防烫伤,以及遇到烫伤时应该怎么做。
3.新课呈现(约10分钟):
-实验演示:演示烫伤急救的正确步骤,如冷却、脱去衣物、清洁伤口、包扎等。
-安全提示:强调在进行烫伤急救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要触碰伤口、不要随意涂药等。
4.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烫伤急救演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实践所学知识。
-教师指导: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确保学生正确掌握烫伤急救技能。
5.新课呈现(约5分钟):
-安全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烫伤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结回顾:再次强调烫伤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6.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烫伤的种类、预防措施、急救步骤等。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安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7.作业布置(约5分钟):
-家长配合:提醒家长注意家庭生活中的烫伤风险,共同提高家庭安全意识。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安全检查,找出可能存在的烫伤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8.课后拓展(约5分钟):
-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烫伤预防知识。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共同营造安全的家庭环境。
9.课后评价(约5分钟):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儿童安全常识》手册: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儿童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包括烫伤、烧伤、溺水等。
-《家庭安全检查清单》:学生和家长可以一起使用这份清单,对家庭进行安全检查,识别和消除潜在的烫伤风险。
-《生活中的科学实验》:书中包含了一些简单的家庭实验,如制作冰块实验,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收集关于烫伤预防的宣传资料,如海报、视频等,了解社会对烫伤预防的重视程度。
-通过网络资源或图书馆,学生可以查找有关烫伤急救的专业知识,如烧伤等级的分类、烫伤后的护理方法等。
-学生可以组织家庭或班级的安全知识讲座,分享他们在课后学到的烫伤预防知识。
-设计一份关于烫伤预防的调查问卷,调查家庭或社区中存在的烫伤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