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烫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docx
《避免烫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避免烫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教材分析
《避免烫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本课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烫伤的危害,掌握预防烫伤的方法,增强安全意识。教材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对生活中潜在危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生命,关爱他人。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三年级学生对安全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如基本的生活安全常识,但对于烫伤的危害性及预防措施了解有限。他们可能知道水是烫的,但缺乏具体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策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三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学习有较高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强,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能较快掌握新技能。学习风格上,学生多偏向于通过观察、模仿和动手操作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理解烫伤的危害性,掌握预防烫伤的具体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操作不当或恐惧心理,导致无法顺利完成操作。此外,学生可能对烫伤后的急救处理方法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避免烫伤》学习手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烫伤相关的事故图片、预防措施图表、安全知识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准备热水、温度计、防护手套等实验器材,确保安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实验操作台,营造安全、互动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教室前,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避免烫伤》这一课。在我们的生活中,烫伤是一个常见的意外伤害。那么,你们知道烫伤的危害有哪些吗?我们该如何预防烫伤呢?”
2.学生们积极思考,纷纷举手回答。
二、新课讲授
1.老师板书课题:“避免烫伤”,并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老师讲解烫伤的危害,如:烫伤会导致皮肤红肿、疼痛,严重时可能引发感染、疤痕等。
3.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烫伤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烫伤的危害。
4.老师讲解预防烫伤的方法,包括:
a.不接触高温物体,如热水壶、炉火等。
b.在使用电器时,注意安全操作,如:不边吃饭边玩手机,不在床上充电等。
c.烹饪时,注意防止油溅出,避免烫伤。
d.热水烫伤后,要及时用冷水冲洗伤口,并寻求医生帮助。
5.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预防烫伤的方法。
三、实践操作
1.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热水壶、温度计、防护手套等实验器材。
2.老师讲解实验步骤,让学生了解如何安全地操作实验器材。
3.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温度变化,体验烫伤的感觉。
4.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四、课堂小结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预防烫伤的重要性。
2.老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实验,你们有什么收获?”
3.学生们积极回答,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
1.老师布置课后作业:
a.每位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预防烫伤的短文,字数不限。
b.与家长共同完成一次家庭安全检查,确保家中无安全隐患。
2.老师强调作业要求,并提醒学生按时提交。
六、课后反思
1.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
2.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老师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在校园内外都能度过安全的每一天。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儿童安全知识手册》: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儿童在不同场景下的安全常识,包括家庭安全、户外安全、交通安全等,适合学生和家长共同阅读。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书中包含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和预防措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科学原理,帮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收集身边的烫伤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家庭的安全规定,探讨如何在家中创造一个更安全的居住环境。
-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找更多关于烫伤预防和急救的知识,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