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冯拾松-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第二版)第十章劳动关系.ppt

发布:2017-04-04约2.35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想来上班先押30万 第十章 劳动关系 学习目标: 明确劳动关系的概念、性质和内容; 说明改善劳动关系的意义; 了解我国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状况; 说明工会概念、职能、行为方式; 明确劳资谈判的概念、作用和过程。 目录 第一节 劳动关系概述 第二节 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 第三节 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 第一节 劳动关系概述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广义的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在参加社会劳动时形成的所有劳动关系,即社会劳动关系,它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 狭义的劳动关系, 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第一节 劳动关系概述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 企业劳动关系,就是指企业劳动力使用者或雇主与企业劳动者或员工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具体来说,是指企业劳动力使用者或雇主与企业劳动者或员工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与劳动相关的社会经济利益关系。 企业劳动关系的三方面基本要素: 其一,企业劳动关系是在企业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企 业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其二,企业劳动关系的一方主体—劳动者,只有同企业劳动 关系的另一方主体—企业管理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保 证合同的履行,企业劳动关系的运作才算开始。 其三,企业劳动关系的主体有两个,即企业管理者和劳动者 ,且只有这两个主体的同时存在,企业劳动关系才有 可能成立。 二、改善劳动关系的意义和途径 (一)改善劳动关系的意义 劳动关系既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重要联系之一,也是企业中人与人联系的重要关系之一,劳动关系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关键作用。 对于劳动者而言 劳动关系状况会影响劳动者工作的许多方面,决定着个人的就业机会、职业发展机会、生活水平、个人尊严、社会地位以及身心健康。 对于企业等用人单位而言 正确处理与不断改善劳动关系,是其管理的重要任务。 对于社会而言 做好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是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秩序,建立健全市场就业机制的客观要求。 (二)改善劳动关系的途径 1.立法 2.发挥工会的作用 3.培训主管人员 4.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5.职工参与民主管理 三、企业劳动关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 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 一、我国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事业概况 我国政府合理调整就业结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致力于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改革工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完善劳动标准体系,使新型劳动关系基本形成;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在农村也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已初步建立。 二、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依据——劳动法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各种劳动关系调整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准绳是劳动法。 从法律类型上划分,与劳动管理有关的法律有七类,包括:宪法、法律、劳动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法律解释、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三、企业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的含义: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形成一种特殊的消费基金。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三、企业社会保障制度 (二)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核心内容。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是“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三)我国的社会保险 1.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 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医疗保险:指公民或劳动者在因患病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 从国家或社会得到医疗服务和收入补偿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三)我国的社会保险 3.工伤保险:指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职业伤害后,由国家和社会为负伤者、致残者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4.失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集中建立保险基金,对遭遇失业风险而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在一定期间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第三节 劳动合同与劳动争议 一、劳动合同订立 (一)劳动合同的必要条款 用人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