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绘制频数直方图教案新版北师大版.docx
1-
6.3数据的表示
第3课时绘制频数直方图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学会把数据进行分组.
2.明确频数直方图制作的步骤,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3.能从频数分布表和直方图中获得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料.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分析、探讨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驾驭分析统计图信息的方法.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
培育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究与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依据数据能绘制频数分布表和频数直方图.
【教学难点】
确定组距与组数.
课前打算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活动内容:某班40名同学一次数学测验成果(单位:分)如下:
63,84,91,53,69,81,61,69,91,78,75,81,80,67,76,81,79,94,61,69,89,70,70,87,81,86,90,88,85,67,71,82,87,75,87,95,53,65,74,77.
依据成果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频数直方图.
问题1:大部分同学的成果
处于哪个分数段?
问题2:成果的整体分布情
况怎样?
问题3:什么是频数直方图?
怎样绘制频数直方图?频数直
方图有哪些特点呢?
处理方式:问题1让学生干脆依据数据进行回答;问题2让学生进行探讨,获得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引导学生进行回答;问题3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思索,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引入新课.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学问,从生活实际动身,让学生明确频数直方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从频数直方图中获得学问,同时提出疑问“怎样绘制频数直方图”,引起学生的学习爱好,产生求知欲,自然引入新课.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沟通
新知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沟通
新知
【探究1】绘制频数直方图
(多媒体展示)为了了解某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某医院随机调取了该地区60名新生儿诞生体重,结果(单位:克)如下:
385039003300350033153800255038004150
250027002850380035002900285033003650
400033002800215037003465368029003050
385036103800328031003000280035004050
330034503100340041603300275032502350
352038502850345038003500310019003200
340034003400312036002900
问题1:上面所给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问题2:上面的数据分为几组比较好?组距为多少比较合适?
问题3:你能统计出落在各组中的频数吗?用什么方法统计的?
问题4:你能依据上面的分组和统计的频数绘制出频数直方图吗?
本活动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驾驭如何去分组、绘制频数直方图.
处理方式:问题1让学生视察这组数据干脆口答,学生很简单说出答案.
问题2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如何分组?老师再依据学生的探讨进行指导,计算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再进行分组.老师适时让学生相识组距、分点、组数,点拨分组是否合理、以便使学生能够总结思索如何确定分点、组数.
问题3让学生利用选举时唱票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统计落在每组中的频数.
问题4让学生自己尝试绘制频数直方图,对不完整的地方老师加以指引.
强调:
(1)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各组组距应当相等.
(2)频数: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各小组的频数之和应等于数据总和.
(3)分点:为了保持组距相等,一般把最小值减去一点作为最左端的分点,把最大值加大一点作为最右端的分点;另外要使每个数据都落在相应的组内,可以把分点取多一位小数,并把第一组的起点稍减小一点.
(4)组数:分组时假如组数较少,数据过于集中,掩盖了分组特征;组数较多,数据过于分散,又打乱了分组特征.组数的多少与样本中所含数据的多少有关,一般状况下,50个数据以内的,分5~8组;50到100个数据之间,分8~12组;100个数据以上,多分为12组为宜.
【探究2】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
问题:依据上面的绘图过程,你能总结出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吗?
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1)找出所给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
(2)确定组数和组距并进行分组.数据个数在100以内,一般分5至12组.
(3)统计每组中数据的频数.(4)依据分组和频数,绘制频数直方图.
处理方法:引导学生,留足够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