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九单元考点2从.ppt

发布:2018-09-13约6.41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历史 历史 考点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最新考纲展示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点即时演练 最新考纲展示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课程标准 最新考纲 知识系统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 重点识记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2)1978年,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3.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经济路线: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 为中心。 4.意义:揭开了中国 的序幕,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解放思想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重点识记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 (1)内容 ①经济体制:实行以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②管理体制:撤销 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2)意义: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 2.城市 (1)开展: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 ,把企业搞活。 (2)内容 ①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②所有制:以 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分配体制: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家庭承包经营 人民公社 企业活力 公有制 按劳分配 重点识记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 . 遭遇挫折。 2.过程 (1)“南方谈话”: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21世纪初:社会主义 基本建立。 3.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人民生活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社会主 义运动 商品市场体系 重点识记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过程 (1)创办经济特区 ①设立:我国将 、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作为经济特区。 ②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 为主。 ③意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示范作用。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①开放: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 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 深圳 市场调节 环渤海地区 (4)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5)开发和开放浦东: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开发开放浦东为龙头,浦东新区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2.特点: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适应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小结 要点史料探究 研析史料 探究重点 要点一  经济体制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