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第四章教(学)案.doc

发布:2018-10-27约1.71万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业技术资料整理分享 PAGE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1.成比例线段(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相似形、线段的比概念; 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 应用线段的比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线段比的概念及其求解。 难点:求线段的比,注意线段长度单位要统一。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用幻灯片展示生活的的图片,引入本章的学习内容—相似图形。 二.新课讲解 请在下面图形中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你发现这些形状相同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2. 引入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AB:CD=m:n,或写成其中,AB,CD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表示成比值k,那么,或AB=k·CD.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的比。 五边形 ABCDE与五边形A’B’C’D’E’形状相同,AB=5cm, A’B’=3cm。AB: A’B’=5 : 3,就是线段AB与线段A‘B’的比。 这个比值刻画了这两个五边形的大小关系。 3.想一想: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有没有关系? 通过上面的活动学生应该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要采用同一个长度单位. 做一做: 如图,设小方格的边长为1,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的顶点都在格点上,那么AB,CD,EH,EF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分别计算 值。 你发现了什么?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上图中AB,EH,AD,EF是成比例线段,AB,AD,EH,EF也是成比例线段。 议一议:如果a,b,c,d四个数成比例,即a/b=c/d,那么ad=bc吗?反过来如果ad=bc,那么a,b,c,d四个数成比例吗? 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 ,那么ad=bc。 如果ad=bc(a,b,c,d都不等于零),那么 = 。 6.例题1: 如图,一块矩形绸布的长AB=am,AD=1m,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式将它裁成相同的三面矩形彩旗,且使裁出的每面彩旗的长与宽的比与原绸布的长与宽的比相同,即 ,那么a的值应当是多少? 三.随堂练习 1、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一条线段长度的5倍,则这两条线段之比是______ 2、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一条线段长度的,则这两条线段之比是______ 3、已知a、b、c、d是成比线段,a=4cm,b=6cm,d=9cm,则c=____ 4、如果,那么=____ 四.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线段比的事例?你能举例吗? 房屋装修平面图,手机模型,汽车模型,深圳世界之窗,建筑物的效果图等等。 五.回顾与思考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发现、探索? 六.布置作业 习题第1题 教学反思 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设置出适合个人教学的情境。书上的情境设置应该是适用于广大地区的,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来设置情境,或是就用教科书上的情境。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家乡风景的认识和了解,也上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中穿插了让同桌之间用不同的单位测量课本的长与宽(精确到0.1cm),并求出这两条线段的长度之比。添加这个环节目的是对学生得出“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的结论埋下伏笔。学生已经有了全等图形和比例的知识作为铺垫,生活中也存在大量相似图形的例子,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不会很难,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和补充。 3、教材上的例题可以交给学生自学,然后通过随堂联系加以巩固。如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补充相关的练习。 1.成比例线段(二) 教学目标: 了解线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复习:(1)成比例线段定义 (2)比例的基本性质 (3)若 3m = 2n ,你可以得到的值吗?呢? 二.探究新知 (1)如图,已知,你能求出 的值吗?如果 ,那么有怎么样的关系?在求解过 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已知,a,b,c,d,e,f六个数。 (2) 如图,的值相等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