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12课交流与评价说课稿 北京版.docx
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2课交流与评价说课稿北京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2课交流与评价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信息技术课程
3.授课时间:2022年x月x日x点x分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敏感度,能够识别和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交流与评价。
2.计算思维:通过设计简单的交流评价活动,提升学生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我展示和评价,培养创新意识和数字化学习能力。
4.信息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尊重他人意见,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内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详细列明:
a.熟悉评价工具的使用:学生需要掌握如何使用软件或在线平台进行自我和同伴的评价。
b.设计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理解评价的标准和重要性。
c.进行有效交流:学会在评价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反馈。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学生如何将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评价中,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详细列明:
a.情感态度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评价不仅是技术性的,更是一种情感的投入。
b.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评价要基于事实,避免主观情绪的干扰。
c.评价与反馈的平衡:使学生学会在给予他人反馈时,既要真诚又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材,包含本节课所需的交流与评价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评价标准和过程。
3.实验器材:提供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学生可以自由交流,并准备评价模板,方便学生记录和展示评价结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合作学习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交流和评价。
2.提出问题:提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进行交流和评价的?”
3.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与评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介绍评价工具:讲解评价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在线平台、软件等。
2.制定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共同制定评价标准,理解评价的标准和重要性。
3.交流与评价实例: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直观理解评价过程。
4.评价与反馈:讲解如何给予他人反馈,以及如何接受他人的评价。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评价工具的实际操作,如使用在线平台进行评价。
2.分组讨论:每组讨论评价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分享给全班同学。
3.评价展示:每组选取代表进行评价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针对评价工具的使用、评价标准的制定等方面进行提问。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老师提问:针对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和解答。
2.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老师总结:对评价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强调评价的重要性。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关注评价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学会尊重他人、客观公正地评价。
2.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我展示和评价,培养创新意识和数字化学习能力。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评价工具的使用、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与反馈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交流与评价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掌握: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评价工具,如在线平台或软件,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境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并理解评价标准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如何给予他人反馈,以及如何接受他人的评价。
2.信息意识提升:
-学生对信息技术在交流与评价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能够识别和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有效沟通。
-学生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高信息意识。
3.计算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