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用水》(说课稿)安徽大学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节约用水》(说课稿)安徽大学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节约用水》安徽大学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本章节内容围绕水资源的重要性、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节约用水的方法和实际行动等方面展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基本知识,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掌握节约用水的具体方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约用水的行为。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的环保责任感。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水资源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心,对水资源这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有着天然的兴趣。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水资源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的了解。
在知识层面,学生对水的基本属性、水的循环过程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缺乏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方面,学生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节约用水的习惯尚未养成。
在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存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如长时间洗澡、刷牙时不关水龙头等。这些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难以深入人心。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将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同时,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节约用水》安徽大学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水资源分布、水循环、节约用水技巧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
3.实验器材:准备量杯、水龙头流量计等,用于演示和测量用水量。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配备白板和投影仪,以便展示多媒体资源和进行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水资源短缺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我国水资源现状如何?为什么水资源如此宝贵?如何节约用水?
3.学生分享: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水资源的认识,以及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
4.引导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节约用水。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水资源的基本知识:介绍水资源的分布、循环过程、水污染等基本概念。
2.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污染严重等问题。
3.节约用水的方法:讲解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景下的节约用水技巧。
4.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实施节约用水措施。
2.案例分析:展示一组节约用水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
3.学生分享: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是否紧张?
2.提问:节约用水有哪些具体措施?
3.提问:为什么节约用水对环境保护如此重要?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请学生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
2.学生回答:学生分享自己的节约用水经验,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教师提问:如何让更多人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4.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公众的节约用水意识,教师引导总结。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提问:节约用水与可持续发展有何关系?
2.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节约用水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师引导总结。
3.教师总结:强调节约用水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2.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定一个节约用水的计划,并记录实施情况。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水资源的基本知识(5分钟)
-我国水资源现状(5分钟)
-节约用水的方法(5分钟)
-实例分析(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6.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水的故事》:介绍水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水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和利用。
-《水资源的危机》:分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