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与书为友 1 书的世界》(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docx
《第4课与书为友1书的世界》(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4课与书为友1书的世界》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上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情趣和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通过引导学生探索书的世界,激发学生对书籍的热爱,提升阅读兴趣;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表达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书籍的多样性:重点讲解书籍的种类、功能和历史演变,使学生认识到书籍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阅读方法的掌握:强调阅读的基本方法,如精读、略读、跳读等,指导学生根据不同书籍和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
-阅读习惯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定时阅读、做笔记、交流讨论等。
2.教学难点:
-阅读兴趣的激发: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阅读缺乏兴趣,难点在于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例如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
-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要求学生将阅读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实践。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互动讨论,讲解书籍的历史与发展,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通过提问和回答增强参与感。
2.设计“书的世界”主题展览,让学生分组搜集书籍资料,进行展示和讲解,通过项目导向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书籍,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书籍多样性的直观感受。
4.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书籍中的角色,体验阅读的乐趣,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各种类型的书籍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书籍吗?书籍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思考。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书籍的种类、功能和历史演变,包括书籍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籍特点。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书籍,如小说、诗歌、科普读物等,分析其特点和阅读方法,让学生了解各类书籍的阅读技巧。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类书籍,探讨其魅力所在,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
-教师指导: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阅读障碍,提供帮助和解答。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书籍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书,提高自己的阅读素养。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深入阅读,并完成一份读书笔记。
-布置一项小组作业,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讨论其主题和阅读心得。
6.教学环节详细安排
导入环节:
-展示书籍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种书籍吗?书籍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思考,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阅读方法。
新课呈现环节:
-讲解书籍的种类、功能和历史演变,展示不同类型的书籍图片,如小说、诗歌、科普读物等。
-分析各类书籍的特点和阅读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某一类书籍的魅力所在。
巩固练习环节: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课堂总结环节: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书籍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书,提高自己的阅读素养。
作业布置环节: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深入阅读,并完成一份读书笔记。
-布置小组作业,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并讨论其主题和阅读心得。
课堂评价: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讨论内容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兴趣的提升: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