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 病毒学各论.ppt

发布:2017-06-25约1.82万字共1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参考教材: 李凡、刘晶星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蒋仁举 第26章呼吸道病毒 正粘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感 副粘病毒 麻疹病毒 麻疹、SSPE 副流感病毒 普通感冒、支气管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 婴儿细支气管肺炎 腮腺炎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 其他病毒 鼻病毒 普通感冒 风疹病毒 风疹、 先天性风疹综合症 冠状病毒 普通感冒、上呼吸感染 SARS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腺病毒 小儿肺炎 2. 流感病毒的结构 (二) 分型与变异 2. 流感病毒的变异性 (1)变异的本质 核酸RNA的变异 (2)变异的表现 核酸所编码的表面抗原的改变 流感病毒HA、NA易发生变异,HA变异更快 (3)抗原变异与流行 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 HA或NA的点突变造成,变异幅度小,属量变,一般认为是由病毒基因点突变和人群免疫力选择所造成,引起局部中、小流行。 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 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造成,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人群对变异病毒株缺少免疫力而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 (4) 研究变异的意义 预测流感流行 指导选择疫苗毒株 (三) 培养特性和抵抗力 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 免疫性 不牢固 抗HA抗体中和抗体,能阻断病毒吸附,防御病毒侵入细胞,仅对同型病毒有牢固免疫力。 抗NA抗体能抑制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阻止病毒在细胞间扩散。 呼吸道SIgA抗再感染。 四.流感的防治 一般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 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 药物治疗 盐酸金刚烷氨、板兰根、大青叶 麻疹病毒的致病机理 第一次病毒血症 :发热,眼结膜充血,咳嗽、 流涕等,口腔颊粘膜出现Koplik斑,对早期诊断有意义 第二次病毒血症 :高热,全身皮肤红色斑丘疹 并发症: 细菌性肺炎 极少数可并发脱髓鞘性脑炎及SSPE(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SARS Coronavirus, SARS CoV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原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2年底在佛山首次报道 1.生物学性状 +ssRNA ,有包膜有14个ORF,主要是RNA聚合酶、S、E、M、N结构蛋白 细胞培养:在Vero细胞上有明显CPE,感染灵长类动物,出现典型的SARS症状 抵抗力不强 3.微生物检查 主要依靠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 病毒分离 RT-PCR 免疫荧光、ELISA 实验室要求严格生物安全资格(P3) 4.防治原则 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提高免疫力 思考题 流感病毒结构特点,Ag变异与流行的关系? 其它呼吸道病毒主要特征? 第27章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人类肠道病毒包括: 脊髓灰质炎病毒 1~3型;1型常见 (poliovirus) 柯萨奇病毒 A组1~24型(23型为埃可V 9 型) (coxsackievirus) B组1~6型; 埃可病毒 1~9,11~27,29~34型; (ECHO) 新型肠道病毒 68~71型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形态结构:(+)ssRNA 、无包膜,小RNA病毒 。 培养:可在人、灵长类细胞中增殖,CPE明显。 致病性:粪—口传播,病毒在肠粘膜上皮细胞中增殖 ,主要引起肠外靶器官病变。 抵抗力:较强,耐酸、耐脂溶剂 免疫: 体液免疫为主 SIgA-阻止病毒入血 血清抗体-阻止病毒的血行扩散 6月儿童不易患脊髓灰质炎。 三、防治 一般性预防:隔离患者,消毒排泄物,加强饮水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