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主题活动三《手工制作与数字加工》(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内蒙古版.docx
第三单元主题活动三《手工制作与数字加工》(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内蒙古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主题活动三《手工制作与数字加工》(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内蒙古版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主题活动三《手工制作与数字加工》是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内蒙古版教材中的内容。本单元以手工制作与数字加工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并了解数字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2.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3.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六年级学生在学习手工制作与数字加工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基本的美学素养。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剪纸、折纸等,以及基础的计算机操作,如使用鼠标和键盘。此外,他们对于色彩、形状和设计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六年级学生对手工制作和数字加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动手实践,乐于探索新的创作方式。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有的则较弱。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倾向于独立操作,有的则更喜欢团队合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手工制作与数字加工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复杂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不熟悉,可能导致操作失误;二是创意构思困难,难以将想法转化为实际作品;三是团队合作中可能出现沟通不畅、分工不均等问题。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彩色卡纸、剪刀、胶水、铅笔、橡皮、数字绘画软件、计算机、投影仪。
2.课程平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系统。
3.信息化资源:手工制作与数字加工相关教学视频、在线教程、案例库。
4.教学手段:示范教学、小组合作、学生展示、讨论互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手工艺术和数字创作的视频,展示不同风格的手工制品和数字艺术作品。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手工制作与数字加工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手工制作与数字加工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学目标:讲解手工制作与数字加工的基本原理、技巧和工具。
2.教学重点:手工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数字加工的软件操作。
3.教学内容:
-手工制作:介绍剪刀、胶水、彩纸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展示剪纸、折纸等传统手工艺术。
-数字加工:讲解数字绘画软件的基本操作,如色彩选择、图层运用等。
4.学生互动:提问学生对手工制作和数字加工的理解,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内容:学生分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手工制作或数字加工。
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3.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创意设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手工制作与数字加工结合,进行创意设计。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创意设计方案。
3.教师点评: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创意设计方案进行点评,给予建议。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手工制作与数字加工的重要性。
2.拓展内容:介绍国内外知名的手工制作和数字创作大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在完成《手工制作与数字加工》这一单元的学习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
1.技能提升: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剪刀、胶水、彩纸等工具进行手工制作,以及使用数字绘画软件进行数字加工。他们能够完成基本的剪纸、折纸等传统手工艺术作品,并能够运用数字工具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和设计。
2.创意表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的创意思维得到锻炼,他们能够将个人想法和创意通过手工制作和数字加工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艺术创作能力。
3.审美能力: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色彩、形状、纹理等美学元素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得到加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