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安全记心上》第二课时《不让溺水悲剧发生》(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001].docx
8《安全记心上》第二课时《不让溺水悲剧发生》(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安全记心上》第二课时《不让溺水悲剧发生》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2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学会识别溺水风险,掌握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遵守水域安全规则,不私自下水游泳。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安全,积极向他人宣传防溺水知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对基本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自我保护知识有所了解,对于如何避免危险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有一定的认识。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有着较强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维持兴趣。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好直观、互动的学习方式,如角色扮演、游戏等。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在理解复杂的安全规则和自救方法时可能存在困难,尤其是在面对实际情境时,如何正确判断和迅速采取行动可能成为挑战。此外,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受到同伴影响,因此在强调个人责任和安全规则时,需要特别注意引导和激励。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溺水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自救和互救方法;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家庭防溺水措施,增强规则意识;实施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水中练习基本的自救动作。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溺水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利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问答,巩固知识点;通过动画或视频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溺水过程及自救技巧。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溺水事故的公益广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溺水吗?为什么会发生溺水事故?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溺水事故的认识和防范措施。
二、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1.溺水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讲解溺水的原因,如不熟悉水性、盲目下水、同伴溺水时盲目施救等,并介绍预防溺水的措施,如不在无成人陪同的情况下下水游泳、学会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方法等。
2.自救和互救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教授学生遇到溺水时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如保持冷静、大声呼救、寻找漂浮物等。
3.案例分析:分析溺水事故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安全意识。
三、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1.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溺水自救和互救方法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2.互动问答:提问学生关于溺水事故的防范措施和自救方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课堂提问(用时5分钟)
1.提问:如果发现有人溺水,你会怎么做?
2.学生回答: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正确的应对方法。
五、师生互动环节(用时5分钟)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溺水救援情景模拟,教师扮演救援人员,指导学生进行救援。
2.分享感受:学生分享在角色扮演中的感受,总结救援过程中的关键要点。
六、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溺水的原因、预防措施、自救和互救方法等。
2.强调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溺水事故的发生。
3.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防溺水知识,并提醒家人注意安全。
教学时长总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水域安全知识手册:提供详细的水域安全知识,包括不同水域的特点、潜在危险和预防措施。
-溺水自救与互救手册:介绍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进行自救和互救,包括如何正确使用救生设备、如何进行心肺复苏等。
-溺水事故案例集:收集整理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原因,提供警示和教育意义。
-水上安全教育视频:通过视频形式展示水域安全知识,包括如何识别危险水域、如何正确游泳等。
2.拓展建议:
-家庭安全教育:鼓励学生将学到的水域安全知识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学习,提高全家的安全意识。
-校园安全宣传: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安全宣传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举办安全知识竞赛等,增强校园安全氛围。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水上安全教育基地或游泳池,实地学习水域安全知识和自救技能。
-社区互动:与社区合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