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将相和》说课稿 新人教版[001].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将相和》说课稿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将相和》说课稿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将相和》是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展现了他们的智谋与勇气。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在一年级时学习的《成语故事》相关,通过回顾和拓展成语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通过学习《将相和》,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增强对民族英雄的敬仰,提升对历史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成语故事有一定了解,能够识别和解释一些简单的成语。他们已接触过类似的历史故事,对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认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普遍感兴趣,愿意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来吸收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时可能会遇到困难,特别是对于一些生僻的成语和文言文表达。此外,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时可能面临表达自信和沟通技巧的挑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阅读理解上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关注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将相和》这篇课文的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战国时期背景图片、人物画像以及相关的成语故事视频,以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和理解。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内容、成语解释和角色扮演提示。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并准备必要的文具,以方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地图和相关的历史人物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好奇心。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有哪些故事?”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将相和》,简要介绍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背景。
2.讲授新知(20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调,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2)分段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和成语,如“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
(3)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
(4)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蔺相如和廉颇的心理变化,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5)展示多媒体资源,如视频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故事情节。
3.巩固练习(10分钟)
(1)进行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国家的影响。
(3)要求学生用成语造句,巩固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4.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2)强调蔺相如和廉颇的智勇双全,以及他们的忠诚和为国家利益牺牲的精神。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5.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与战国时期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故事。
(2)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蔺相如或廉颇的短文,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3)提醒学生下节课准备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写作成果。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是关于蔺相如和廉颇的详细记载,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和性格。
-《战国策》:这本书收录了许多战国时期的故事,其中不乏关于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有助于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战国纵横家》选段:通过阅读纵横家的观点,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学派对蔺相如和廉颇的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关于蔺相如和廉颇的历史人物卡片,包括他们的生平事迹、重要贡献和历史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如长平之战、合纵连横等,探讨这些事件对蔺相如和廉颇的影响。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蔺相如或廉颇,通过模拟历史场景,加深对人物性格和决策过程的理解。
-鼓励学生收集并整理战国时期的成语和典故,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