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pdf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
生吧,诗歌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那么什么
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的表现手法
和写作手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手法
一、诗歌写作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常用表现手法
在诗歌鉴赏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常常出现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
清、使用时张冠李戴等问题。为此,现将诗歌鉴赏中20种常用表现手
法进行简洁盘点,以便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
1.对比(对照)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该诗通过“春残”、“鸟稀”、
“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刘禹
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昔对比,抒
发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之感。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
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通过对
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
2.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
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
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
之情。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秋白遥遥空,日
满门前路。”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
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3.正意反说(反语)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
敢问来人。”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
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陆游《秋思》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
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
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朝无阙事,自
觉谏书稀”,运用反语,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
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4.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
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
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
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5.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
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
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
王维《田园乐(其六)》“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以声衬
静,动静结合,表现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
6.借古讽今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
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南朝暗讽唐朝统治者大兴佛教、不
顾百姓民生的社会现实。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