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ppt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分析是否恰当: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第64页,共8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思考: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寓动于静”或“动中显静”,请以第三联为例,对此做简要的分析。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第65页,共8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结构第66页,共8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首尾照应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如: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第67页,共8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反馈总结1.诗歌鉴赏三环节:读懂诗歌——审清题意——答出规范2.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一手法的——运用这一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起到了什么效果。第68页,共8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69页,共8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4.杨柳岸晓风残月。()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6.樯橹灰飞烟灭。()7.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8.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咏鹰》()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起兴用典借代互文白描小试吧衬托第70页,共8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借代,设问夸张双关对偶拟人设问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小试吧第71页,共8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3)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的?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方式:2.评析手法之手法自助型第72页,共8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评析手法之手法自助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第73页,共8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3.比较异同型(2007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