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诗歌鉴赏有多种表现手法, 大家都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 “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
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
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 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
景(或物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 (象征 )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 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 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
及落日、夜月、清 、 雨、微草等等都是 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 象。如 游的《卜算子 ·咏梅》:“ 外断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 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 ,只有香如故》 ”全 以梅自 ,借梅花的悲惨遭遇, 托作者 国无 、屡受排 与打 的不平心境。
寓情于景 (或物 )、情景交融 种方式将感情融 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 景中,借 自然景物或 景的描摹刻画来抒 感情。 如杜甫的“好雨知 ,当春乃 生。随 潜入夜, 物 无声 ”,写景中包含着作者 春雨的 “喜悦 ”之情。
3.以景 情。 歌在 或抒情的 程中,戛然而止, 写景,以景代情作 ,使得 歌 “此 无情 有情 ”, 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
《山中》:“ 江悲已滞,万里念将 。况属高 晚,山山黄叶 。 ”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 景, 映 一二句之情, 以景寓情,用秋 瑟,黄叶 来 托自己的悲苦。 可久的《 〔中 〕 花声 · 古》:“阿房舞殿翻 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 舟。不堪回首,
又,野花开暮春 候。 ” 人叙事 只写淫 不写 亡, 种以景 情的手法余味无 ,耐人 味。
4. 排。 排即《 》表 手法中的 “ ”,它指的是 事物的特点
不 其 的多角度地 行 排 述。如《孔雀 南 》中的 “??
作 步,精妙世无双 ”,由足至 、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
步,一 串夸 性的 , 旨在描写 芝的美, 更表 她的从容 定。
5.渲染。渲染就是通 境、景物或人物的行 、心理描写、形容
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如: 《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
重了离愁别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6.烘托。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
指的是以乙托甲, 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
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
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 孤独、悲伤等心情。苏轼在《念
奴娇 ·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 “千古风流
人物 ”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 “多少豪杰 ”,最后才集中为周瑜
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7.衬托。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
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 (陪
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
歌》,写杨贵妃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以美衬美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 却从 “千古风流人物 ”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 “多少豪杰 ”,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僧敲月下门 ”等都是以闹衬静。
8.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属反衬手法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
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