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ppt
三四句写一位白发老翁唱太平曲,意在借古讽今。借开元盛世反衬僖宗的荒淫昏朽,表达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思慕,对危机深重,国势飘摇的社会现实的不满。虚实结合定义: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眼前为实,过去为虚;眼前为实,未来为虚。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2.举例:(1)眼前为实,过去(回忆)为虚。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写)往事知多少(虚写)。小楼昨夜又东风(实写),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虚写),只是朱颜改(实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眼前为实,未来(想象)为虚。01如柳永《雨霖铃?》?上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虚,其余为眼前实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写,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02(3)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问: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答: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致。作用: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有助于作者情感的表现。练习: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上片: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整首诗虚实结合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也有动静结合。3动静1定义: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2举例: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作用:使行文富于变化而不单调,突出对象动或静的特点。诗歌鉴赏复习复习之表现手法01辨别各类表现手法02熟悉表现手法的答题模式教学重点联想、想象、象征、衬托、对比、用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结合等。注:手法、技巧题,答题时考虑最突出的手法常考的表现手法见《三维设计》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4.杨柳岸晓风残月。()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拟人)4.杨柳岸晓风残月。(借景抒情)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白描)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设题方式:这首诗(某几句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请作分析。本诗(某几句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试分析某联是如何写景抒情的?答题步骤:结合诗句分析如何运用此种手法。指出具体运用了什么手法。作用。(相关术语+情感)注:若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往往先整体,后局部)2341具体类型一、抑扬1.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分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2.作用:使诗文显得波澜起伏,有力地突出了诗歌主题。例: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突出表现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闺怨”的主题。练: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01020304这首诗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正面着笔,似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这是扬。可后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