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docx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本节课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为基础,围绕小数加减法展开教学。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感知小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小数加减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图形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4.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将小数加减法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小数的认识已经初步建立,但对其运算规则和计算方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但对于小数点位置变化对数值大小的影响理解不够清晰。在能力方面,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但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直接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这会影响他们对小数加减法的学习效果。此外,学生在日常计算中可能存在依赖计算器、缺乏耐心检查计算结果的习惯,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在小数加减法运算中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也需要通过实际问题来锻炼。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教具(小数点移动教具、计数器)、计算器。
2.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在线学习平台。
3.信息化资源:小数加减法动画演示视频、在线练习题库。
4.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实际问题解决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应用场景,如购物、烹饪等,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兴趣。
3.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小数加减法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重点:小数点对齐、进位和借位。
3.教学过程:
a.教师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b.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c.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计算过程中的重难点,如小数点对齐、进位和借位。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练习类型: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小组合作练习。
2.练习内容: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实际应用题。
3.练习过程:
a.学生独立完成书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b.学生口头回答练习题,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c.小组合作完成实际应用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内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提问方式:个别提问、小组讨论、全班回答。
3.提问过程:
a.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b.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c.全班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学生展示: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竞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教师总结: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拓展延伸(5分钟)
1.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应用拓展,如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
2.教学过程:
a.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小数加减法进行解决。
b.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c.全班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注意事项。
2.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教师布置作业:布置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注重师生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小数加减法运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