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腊八粥》(说课稿)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002].docx
《腊八节腊八粥》(说课稿)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腊八节腊八粥》是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以腊八节为背景,通过讲述腊八节的传统习俗和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制作腊八粥,体验劳动乐趣。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小组活动中学会沟通与协作。
4.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欣赏腊八节的传统习俗和美食文化。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他们对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有限。在知识方面,学生对腊八节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习俗细节认识不足。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待提高,尤其在制作腊八粥这样需要分工合作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需要加强。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审美观念正在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需要培养。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弱的现象,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成果。此外,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纪律性也需要关注,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综合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需考虑以下几点:首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再次,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最后,通过课堂管理和纪律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腊八粥材料(米、豆类、干果等)、腊八节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网络搜索腊八节习俗的电子资料、腊八粥制作步骤的动画演示。
4.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际操作、故事讲述。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讲述腊八节的传说故事,如“腊八节为什么吃腊八粥”,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好奇心。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让学生思考这些节日有哪些相似之处。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腊八节的由来、习俗和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包括选材、清洗、熬制等步骤。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腊八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腊八粥的外观和制作过程。
-互动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腊八粥要放这么多食材?”,“腊八粥有哪些营养?”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实践操作(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制作腊八粥的材料,如米、豆类、干果等。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如何清洗食材、如何熬制腊八粥等。
-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腊八粥的制作。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腊八节的文化意义和腊八粥的制作技巧。
-学生分享:请各小组代表分享制作腊八粥的经验和感受。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学生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腊八粥,并记录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家长反馈: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作业过程,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6.课后拓展(约10分钟)
-教师布置: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腊八节的文化知识。
-学生任务:学生可以制作腊八节的手抄报,展示腊八节的习俗和美食。
7.教学反思
-教师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知识点梳理
1.腊八节的由来和意义
-腊八节的起源:了解腊八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包括其与古代农耕文化的关系。
-腊八节的意义:认识腊八节在传统节日中的地位,以及它所承载的祈求丰收、避邪驱疫等文化寓意。
2.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粥的制作:学习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包括选材、清洗、熬制等步骤,以及各种食材的象征意义。
-腊八节的饮食文化:了解腊八节期间的传统食物,如腊八蒜、腊八面等,以及这些食物背后的文化内涵。
-腊八节的民间活动:介绍腊八节期间的民间习俗,如拜佛、祭祀祖先、放鞭炮等。
3.腊八节的教育意义
-传统文化的传承:认识腊八节作为传统节日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