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税 税与我》(说课稿)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docx
《我与税税与我》(说课稿)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主题为《我与税税与我》。内容包括: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种类和作用,认识税收与国家、个人生活的关系,培养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税收的基本知识,增强法治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1.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石;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个人纳税的义务和权利;3.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学生了解税收与个人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良好的公民素养;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①
①理解税收的概念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税收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②掌握税收的种类,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以及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常见税种的基本特点。
2.教学难点,①
①理解税收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税收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认识到纳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②培养学生的税收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自觉遵守税收法规。
②理解税收征收与分配的公平性,探讨税收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税收政策如何平衡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
③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克服在表达观点和协调意见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研究、项目导向学习等。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研究和小组讨论,以清晰、系统地介绍税收知识。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实验、游戏等,以促进学生参与和互动。例如,通过“小小税务局”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税务局工作人员,体验税收征收过程。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税收相关图片、图表和数据,增强学生对税收直观认识。同时,引入税收相关的动画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税收相关的动画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中的税收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2)教师简要介绍税收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与税税与我》。
2.讲授新知(20分钟)
(1)讲解税收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税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2)介绍税收的种类,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以及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常见税种。
(3)通过案例研究,让学生了解税收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如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
(4)分组讨论:税收政策如何平衡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3.巩固练习(10分钟)
(1)进行“小小税务局”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税收征收过程。
(2)教师提问:“如果你是税务局的工作人员,你会如何向纳税人解释税收政策?”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税收的重要性。
(2)总结本节课的核心观点,如税收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纳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5.作业布置(5分钟)
(1)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遵守税收法规?
(2)布置作业:以“税收与我”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对税收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详细设计如下:
1.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税收相关的动画或视频,如《税收小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税收。接着,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视频中的税收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引导学生思考税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教师简要介绍税收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与税税与我》。
2.讲授新知(20分钟)
(1)讲解税收的概念和作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让学生认识到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2)介绍税收的种类,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以及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常见税种。通过讲解税种的特点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税种的适用范围。
(3)通过案例研究,如个人所得税案例,让学生了解税收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如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纳税的必要性和税收政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4)分组讨论:税收政策如何平衡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巩固练习(10分钟)
(1)进行“小小税务局”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税收征收过程。一组扮演税务局工作人员,另一组扮演纳税人,模拟税收征收和缴纳过程。
(2)教师提问:“如果你是税务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