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6.ppt

发布:2017-09-20约2.22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 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在总结国际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只是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建立起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展以后,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提供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说明了我国社会的性质。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说明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程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三大概括为5个方面(118页) 党的十五大概括为9个方面(118-119页) 党的十七大从8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概括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我国的特色历史条件决定 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 2、生产力发展、物质资料增加的客观规律决定 生产力发展、物质资料增加有一个过程,在没有实现质的变化以前,社会性质不会改变 3、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需要进一步完善 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总体是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需要的,但是还有不完善的地方。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认识到了,但没有坚持 1956年八大 ; 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发展经济、发展文化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回到了正确的认识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不存在阶级斗争 存在,但是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和环境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形成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萌芽; 十二届六中全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形成 ; 十三大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 (4)实现目标的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 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形成的 : 1979年叶剑英在建国30周年讲话 , 邓小平逐渐提出两手抓的思想, 江泽民在国庆70周年的讲话,以及后来对社会主义建设重大问题的论述, 党的十五大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逐个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3、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最高纲领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最低纲领则是各个阶段的具体的行动纲领,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两步走”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的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制定 第一步,1981-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翻,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1991-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纲领。 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 小康社会是很早以前,中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