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专题六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1.正确估计我国的基本国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以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种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认清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十五大报告 2.前人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列宁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定名为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分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和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 1936年: 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 1952年,苏联已经处在 “ 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期间。”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的划分 过渡时期 不发达阶段 比较发达阶段 1959年-1961年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3.逐步作出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 1981年邓小平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须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第一次明确作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 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界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阐明了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解决的途径,并完整地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党的十五大更加全面地从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经济运行方式、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区发展状况、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比较等九大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新的概括。 1.跨越“卡夫丁大峡谷”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邓小平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所谓“不够格”,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 不断提高的现代化的水平和标准 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 49年 56年 2050年左 右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00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即“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讲话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 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从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党曾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过三条总路线。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随后,针对当时出现的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及时提出了这四项基本原则; 1980年邓小平指出党要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十二大后,逐渐开始将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联系起来。 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领导和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