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docx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二)》。主要内容包括:1.加法与乘法的关系;2.乘法的含义;3.乘法算式的读法与写法;4.乘法口诀表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与写法,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表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的能力。通过探索加法与乘法的关系,让学生体会数学规律,发展数学思维;通过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提升学生的符号意识;通过乘法口诀表的应用,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的读法与写法。
-明确举例:学生需要理解乘法是表示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并能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乘法算式,如“3×4”读作“三乘四”,表示4个3相加。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乘法口诀表的应用和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明确举例:
-乘法口诀表的应用是难点,学生需要记住并灵活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例如,在解决“5×7”时,学生能够迅速回忆起“五七三十五”。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是难点,学生需要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化形式,例如,在解决“4×6”时,学生能够联想到“4+4+4+4”或“6+6+6”,从而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策略:通过具体实例和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的直观形象,使用乘法口诀卡片进行反复练习,以及通过对比加法和乘法的实际情境,让学生逐步理解乘法的本质。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乘法表格图,图表展示加法和乘法的对应关系,以及视频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乘法的概念。
3.教学工具:准备计数器、算盘等教学工具,以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乘法的简便性。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安排实验操作台,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组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购物时的物品计数,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计算买了5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概念和加法算式的写法,提问:“谁能告诉我,3个苹果加2个苹果等于多少?”
-提出本节课主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首先,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如苹果、书本等,讲解乘法的含义,强调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举例说明:以“3×4”为例,解释乘法算式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读出和写出乘法算式。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乘法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如使用计数器或算盘进行乘法练习,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记忆。
-教师指导:巡视教室,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对操作不规范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应用拓展(约10分钟)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清单的总价,要求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和评价。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乘法口诀表的应用。
-强调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烹饪等。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题,巩固乘法口诀表的应用。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乘法性质。
7.教学延伸(约5分钟)
-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在其他数学领域中的应用,如分数、比例等。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乘法的故事》:通过有趣的故事形式,介绍乘法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数学历史的兴趣。
-《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收集日常生活中乘法应用的实例,如烹饪食谱、购物计算等,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乘法与几何》:探讨乘法在几何学中的应用,如计算面积、体积等,拓展学生对乘法的认识。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乘法的起源和发展,撰写一篇短文或制作一份小报。
-设计一个生活中的乘法应用项目,如制作购物清单,计算总价,并尝试使用不同的乘法方法。
-探究乘法在数学中的其他应用